徽州,黄山市的前身,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作为行政区划地名,早已渐行渐远,而作为历史文化概念,却日趋爆响。尤其当下国家提出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曾因徽州而生的徽州文化,不仅没被遗忘,且正以其独特魅力,日益得到海内外学术界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提及徽州,严格说该叫老徽州,文化积淀极其丰富。无论是留存的鱼鳞册、地契、宗谱、契约、文书等纸质文献,浩如烟海;还是古城、古街、古村、古祠堂、古牌坊、藏书楼,乃至砖雕、木雕、石雕等物化的建筑载体,遍地充盈;以及被学术界啧啧称赞的徽商、朴学、版画、雕刻、徽剧、徽菜、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名望日高。所有这些,或鸣时代先声响天下,或集学术大成誉四方,或造诣精深震四海,或标新立异树一帜,无不体现徽州底蕴、特色、风格和气派,成为中华文化宝藏,殊为珍贵。其海量文化存贮,更是为阅世阅人的珍品极品,举凡接触者,无不从心底发出由衷赞叹。
黄山市,从老徽州演绎而来,既有自然山水的概念,又有文化地名的属性,其以山光水色田园风光之誉,载文化高地乡风故乡之名,如今正以中国旅游发祥地之身,朝着既定目标发展,扬帆浩荡前行。
老徽州,新黄山,前世今生,一脉相承,薪火相传。阅读徽州,当追随老徽州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敏锐超前的创业眼光,诚信敬业的处世风格、宽怀合作的人际关系,乐于公益的无私胸怀,从其“儒而好贾、贾而好儒”的视文化为人生第一追求的信念中,感悟历经几百年积累而成的财富,领略其中鲜明地域特色和精粹要害,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服务当今的生产力,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爆发力。尤其眼下,我们正在认真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六字方针,更要汲取历史动力,获取传统力量,仔细认真阅读徽州,感知徽文化的厚重,科学归纳、精深提炼,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赋予书香元素,大胆创新,在保护和发展中,寻求与时代同拍合律的切入点、融汇点,使之更好为现实服务。
总结近来来全市各行各业的文化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代黄山人经过认真提炼归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核心,汇总多年来社会各界以徽州文化服务当代的鲜活实践,感悟徽州文化与黄山旅游等各项事业深度契合的体会,以著书立说方式展示成就,先后刊行《徽州文化全书》、《徽州五千村》、《徽州文化大辞典》、《徽商大典》、《徽文化新论》、《阅读徽州》、《徽州技艺》、《徽州古茶事》、《徽州藏书》等一大批著作面世,尤为喜人。这些书籍因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唤起了全民的共同意识,营造了新黄山崭新的文化生态氛围,不但形成新黄山的文化动力,很好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扩大了对外宣传,且让更多的人认识黄山,了解黄山,走进黄山,以及激励后人,鞭策未来,带动新黄山腾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堪称标杆。为此我们不但应高度肯定和大力弘扬,更要以充分自信,加快书香建设步伐,精心组织实施阅读工程,大力开展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文化培育,引领精品阅读,提升阅读阵地,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并作为工作重点,列为政府规划,摆上重要位置,大力营造党委政府重视、组织推动有力、社会参与积极、阅读活动有影响的氛围。一方面,积极新建和改扩建各级图书馆,筹办创建各种公益书吧、书香公园和基层读书点,使读书阵地向乡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延伸;一方面,将全民阅读工作中的一些落地项目,交由有经验的社会组织落实,组建民间志愿者、领读者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全民阅读,努力建成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使阅读活动逐渐成长为书香黄山建设的响亮品牌,积极开展诸如“一月一本黄山书刊”品读和推广活动、民间读书会接力领读,以及自己买书、专家引读,线上导读、线下寻访等模式,使各项主要阅读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以不负古徽州之美誉,力推新黄山的书香风气,广泛而浓郁地荡漾开来,形成崭新的文化地标。
新闻推荐
看着正在和孙子下棋的父亲,已过40岁的徽州区市民方宁晖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和父亲下棋的情景,“象棋、军旗、围棋都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当时觉得他什么都会,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可随着渐渐长大,和父亲坐...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