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民感叹路难行
家住中心城区城东花园小区的市民汪奕,原先有每天吃过晚饭后到新安江公园散步的习惯,但最近他选择了“家里蹲”,最多在小区里面活动活动。原因是社屋前路、牌坊前路的人行道都在改造,不好走。
汪奕的感受不是个别,最近网上有一个关于“狗剩在修路……”的段子很流行,调侃的就是今年5月份以来,中心城区如火如荼进行的人行道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无疑,眼下的人行道改造提升施工对市民的出行带来一定不便。
B
雨中施工赶工期
6月13日上午,大雨中,记者来到社屋前路人行道施工现场,只见道路两旁支着红色雨篷,工人们正在铺设人行道路面。“早上7点上班,中午11点半下班,休息半个小时后上班,晚上还要加班……这一个多月来,在家的时间不如在工地多。”来自徽州区的民工江立新说,“工程任务紧,虽然辛苦,不过看到原来破损的路面在自己的手中变得越来越漂亮,心情很是舒畅。”
负责承建黄山市人行道提升工程的南京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腾介绍,由于计划工期是6月底完成,加上“创城”的需要,因此最近工期格外紧张,不但下雨不能停,晚上还要加班。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经过前期的紧张施工,社屋前路人行道路面50%左右已经铺设完毕,红色的火烧砖替代了原来的灰色水泥砖,美观养眼、面貌一新。
谢露茜是一位4岁小孩的妈妈,她也是长干路、仙人洞南路、跃进路人行道施工的现场负责人。或是事务太多、太忙、太累,6月10日一度出现晕厥。她说:“主要是施工中需要协调的单位多,技术要求高,安全责任又大,加上可能有低血糖,近期又时晴时雨,夜间加班受了风寒,病倒了。”
市园林局设计室主任吴昱介绍,现在每天有1500人和60台机械参与作业。施工单位始终在加班加点、冒雨施工,尽量保证开挖一段,管线预埋一段,管线预埋一段回填一段,回填一段混凝土浇筑一段,混凝土浇筑一段铺装一段,尽量减小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
C
改造提升意义大
挖挖挖,换换换,有没有这个必要?不少市民心中产生疑问。
对此,吴昱坦言,由于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原有的人行道建设年代不一,所用的板材差别较大,风格相差甚远。加之当时的板材厚度不足,施工粗放,由于机动车辗压、停放等原因,致使很多路段的人行道板破损、脱落严重。还有一些沿街店铺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洗车店、餐饮店污水时常蔓延至人行道,不仅给行人带来极大不便,而且与城市整体风貌不协调,“距离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和要求有较大差距。”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中心城区人行道及绿化提升工程于去年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工程分一二期实施。去年8月至今年4月实施第一期,完成了柏山路、西海路、北海路、滨江路(新安大桥至社屋前路段)4条道路的改造提升,以及滨江路、柏山路、西海路、北海路、政务中心广场绿地及滨江游园6处节点的绿化提升;二期于今年5月中旬动工,包括天都大道、安东路、社屋前路、华山路等24条道路人行道提升和延安路、荷花西路、前园路、阜上路等20处绿化提升点,施工人行道面积28万平方米、绿地48万平方米。
D
月底完工美可期
吴昱介绍,二期施工面扩的比较大,现在除了天都大道,已开工23条道路。本次工程除了解决人行道铺装面层提升、贯通盲道、道路交口优化、公交站台优化、人行道砖更换、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还将一次性解决弱电、自来水、燃气管线下地、雨污管网连接,对有条件的地块增设机动车停车位、建设港湾式公交站亭,并预留出足够的地下空间,避免今后重复开挖,“为避免重复开挖和施工,因此开工面比较大,加上涉及的施工内容繁杂,牵涉面广,协调单位多,施工的密度大,确实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不便。”
他说,在人行道改造施工中,每天投入1000多名工人和40多台大型机械紧张作业,目前弱电等管线已基本下地。施工方正加班加点,保障6月底前全面完工。在此期间,还请市民多一点理解,改造好之后的城市人行道将更人本、更美观、更实用。
E
多数市民很理解
对于人行道施工期间所造成的路难行以及生活的不便,采访中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市民刘灿说:“有建设就有破坏。哪个城市不建设?建好了就好了。何况时间不会太长,可以忍受,要理解。”退休教师孙卫国说:“人行道建设是老百姓的生活之事,城区许多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人行道老化破损,与黄山国际旅游城市形象不符,改造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保证质量,从材料到施工,都要把好事做好。”家住荷花池新村的王女士说:“修好了就好了,出行也方便了,城市也漂亮一点。现在不方便,大家克服一下,市民要有大局观念。”
市住建委主任汪跃平表示,近来确实接到不少老百姓的反映,道路改造也确实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大多数市民对城市建设还是表示支持的,“住建委将更加用心把城市建设好,让城市的路更平、灯更亮、水更畅、交通更便捷、停车更有序,让市民有更多的满足感。”
新闻推荐
□记者李晓洁晨刊讯2016年各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绩如何?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公布考核结果。16个城市中,黄山、六安、芜湖等级为优秀,阜阳、宿州为合格,其余城市为良好。其中,黄山市以综合得分第一名的成...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