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汪洪峰,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勤奋。2000年,专科毕业后,汪洪峰入职芜湖港,历任港机管理员、技术员、设备长,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工作期间,学习也从未松懈,2005年他考入安徽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后又顺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十余年的勤奋学习,他实现了一个农村娃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材生的蜕变。
汪洪峰说,读博期间,在导师左敦稳的带领下,他开始参与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和设备研发,毕业后来到黄山学院继续攻关。随着研究深入,他发现,目前国内对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20mm板材焊接上,且发展较为成熟。“传统的焊接方法遇到薄的板材很容易一‘点\’就通,焊好的板材容易变形。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人研发2mm以下板材焊接技术和设备。”自此,汪洪峰带着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实验是一项长期的略显寂寞的工作,从鱼肚泛白到夜幕低垂是常有的事儿,做了很久推倒从头来过也是家常便饭。“作为科技工作者,坚持是最基本的品质,于我个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次失败都否定了一种可能性,都向成功靠近了一步,当然越挫越勇、屡败屡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读博后的近十年里,汪洪峰带领团队主持参与了国家、省、市多项自然科学项目与课题研究,先后研究出了超薄铝合金搅拌摩擦连接设备、机器人搅拌摩擦连接设备、铣削加工测力仪、铣削辅助装置等,填补了国内2mm以下板材焊接技术的空白,并将焊缝控制在2-4mm,有效提高了连接的性能和质量。焊接后的板材真正融为一体,表面很光滑,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越来越多认可,他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2篇被SCI收录,22篇被E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成果转化的产品也经合肥中科宏睿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走向市场,年销售额已逾千万元。
汪洪峰对科研始终秉持严谨态度,对教学更是如此。从教以来,他毫不保留地将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为搅拌摩擦焊领域的“传帮带”和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学科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汪洪峰博士自引进到我们学院以后,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尤其在搅拌摩擦连接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进展,主持申报并获批建立了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构建了我院机械工程学科平台,推进了学院科研方向和团队建设,为学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施云贵如是说。
“获得青年科技奖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对团队一直以来工作的肯定,未来我将带领团队不断革新技术工艺,研发出更多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汪洪峰表示。 ·刘 晨·
新闻推荐
根据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而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其...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