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奶奶口中的多多巡防志愿服务队是黄山区首支以居民党员、社区五老和楼栋长为主力的志愿者队伍,也是黄山区志愿服务的品牌,由龙西社区61名退休在家的社区居民组成,担负着深入小区小巷开展综合巡防、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劝导不文明行为等工作。
志愿服务是黄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提升文明城市品位,建设美丽家园的一把金钥匙,目前该区四个城市社区都有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队伍。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以来,共有2195名党员志愿服务者到居住社区认领志愿服务岗位2722个,在社区13个红绿灯交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91天,开展“爱心接力1小时”、“周六全城卫生大扫除”等志愿服务78场次,参与人数1.33万人次。
近年来,该区在推进创城过程中,始终坚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明显提升,参与创城的热情高涨、支持创城的呼声更高了,实现了从“被志愿”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同创建、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
“大美黄山、魅力太平。创城活动、如火如荼……”这首124字的《为黄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点赞》的小诗是龙北社区居民李希庆专门为创城工作创作的,“他们为百姓解决了难题,我腿脚不便不能给创城出力,不能参加志愿活动,只能用这个法子给大家鼓鼓劲儿了。”聊起创作初衷,李希庆老人面露感激又充满遗憾。为了更好地深入小区,摸准群众生活难点难题,该区采取了新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李希庆所在的龙北社区为例,社区解聘了兼职信息员队伍,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建立起日巡查、周例会工作制度。“每天至少要花1个小时到各个小区巡查,看看有没有乱堆乱放、卫生保洁不到位等问题,最主要还是走进群众家里去了解大家有什么需要的,我们的工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龙北社区工作人员汪晶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黄山区把创城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在创城过程中为群众解决了楼道灯等民生难题,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不少不配合的居民也摒弃成见,积极投身创城热潮。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给了涉创部门极大的信心,同时又增添了压力。“我们不能让群众觉得是为了检查走过场,一定得把事情长长久久地做下去,做好做实。”区创城办工作人员叶春梅介绍,当前群众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拨打创城办电话甚至写信反映。据悉,仅“黄山区发布”这一微信公众号日均接群众反映在5件左右。而创城办一旦接到群众反映便立刻从问题入手,迅速交办给相关部门,一般问题的解决周期都在3-10天。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现在百姓反馈的不仅仅是自家小区的物管、环境卫生等问题了,他们在外面看到公益广告牌上有错别字都会立刻打电话反馈给我们。”
此外,为了鼓励干部们勇于担当、献身创城的热情,该区也从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在组织原则允许的情况下,对工作表现特别出色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龙北社区党委书记郑岚就是其中之一。郑岚原本是区妇幼保健院派驻龙北社区的挂职干部,由于工作出色,在挂职期未满的情况下就被组织部门提拔为副科。“郑岚来社区挂职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得到破格提拔,对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激励,干工作更有热情更有干劲儿了。”龙北社区居委会主任胡玮说。与此同时,该区也将党员干部交不交物业费、有没有违章搭建等行为列入创建清单,与个人的提拔使用、评优评先挂钩。
如今,在干部群众的默契配合下,黄山区的创城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在近期省、市测评中都名列前茅。 ·刘 晨·
新闻推荐
□记者樊成柱文/摄琶村又称琶川,位于徽州区丰乐河北岸。进入村中,一座饱经岁月沧桑的房子呈现眼前,这里曾是琶村大队活动场所,如今成为琶村村史馆。在村史馆看完影像介绍,讲解员方菲菲告诉记者,整个村...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