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趣味
庄桂良
常见喝茶者,整天茶叶泡在杯中,其间不断地添加热水。喝茶多年,我不懂茶,更不知茶中功夫。受了一位讲究喝茶的朋友的影响,自己近来悄然有了一点小改变,喝茶时茶水分离,杯中茶水喝尽,再冲二泡三泡,慢慢品咂,唇齿留香。
我无暇探究茶中学问,更无才传播茶道文化。喝茶本随性,自己从与茶结缘的生活中,获得了无限趣味,写出来愿与诸君分享。
书茶相伴,相得益彰。告别中年的忙碌,重寻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再回首,还有那么多想读而没有读的书。叹息不读书的日子是那么空虚。如今,一册在手,一杯在侧,一书一茶,缺一不可。沉浸字里行间品味甘醇,一切世事的嘈杂都成为物外。一个人陶醉在书中,读着庄周的故事不时发出会心一笑;在平凡的世界里,津津有味地品读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更有趣的是,见有学者说《红楼梦》里吃茶的故事不同寻常,多少关联主人公的婚姻,吃与不吃茶都有戏。沿着这个思路重读,竟然别有一番韵味和心得。有书有茶的时光,是那般恬静、充实、美好。
以茶待友,情深意浓。我本性情中人,年轻时有朋相聚,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因而常常喝高。如今已过了喝大酒的年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豪情未变,推杯换盏时的杯中之物早已推陈出新,喝酒自便,擅饮者红酒白酒啤酒任选,其他人以茶代酒,相聚的时光温馨美妙,粗茶淡酒透着烈烈真情。茶亦是情感的纽带,每有新茶到来,便约一二知己小坐,且将新火试新茶,清茶一杯在手,追怀过往,珍重当下。更有友人懂我,外出归来,总会捎带几盒新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追茶访胜,优哉游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去年,曾去遥远的川藏线茶马古道走过一遭。回来后跟家人说,自己游黄山、登庐山、观土楼,每次都十分惬意,细一想这里都是产茶的地方。茶乡好风光,更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有一年去湖北黄冈,自己提着一杯茶,在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遗爱湖公园流连,“从来佳茗似佳人”,还认真地向当地人询问,苏轼当年种过茶树的东坡遗址今何在?心中默默地吟诵着900多年前的那句诗,“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想自己今后出游,一定与茶乡有约,如有机会再访杭州,必须去登一登龙井的狮子峰。
恋茶养心,乐在其中。人在旅途,总会有诸多的不顺意,随着年龄增长,静下身心方为高。曾问过一位睿智老者的喝茶心得,他概括说“就是喝”,寥寥三字不乏深奥的道理。有人喝茶追求极致,非名茶不买,非古树茶不喝。我觉得人各有志,生活条件更是千差万别。自己喝茶的初衷,本来就在茶道功夫之外,自然不会去强求茶叶本身品级的顶尖和茶器的古朴精美。就茶叶而言,孩子买的,亲友送的,生茶也好,熟茶也罢,我不管红、绿、白、黑,跟着感觉沏泡,自由自在去喝。一茗在手,亦浓亦淡,喝久了,那舌尖的涩、舌中的苦、舌根的甘、舌底的津,实则苦尽甘来,就像自己曾经的青涩,亦像自己从乡间小路走来的泥泞人生。渐渐地觉得,自己似乎有了茶人合一的感觉,在茶中沉淀了思想,淡定了心态,滋养了身心。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茶中品出妙不可言的趣味来。
(摘自《长春日报》2017年4月7日)
新闻推荐
9位女艺术家22幅徽文化题材作品“‘徽韵倾城\’绘画小品邀请展”开展
□记者李小云文/摄晨刊讯“不耐朝九晚五黯哑哑虚度时日,只求华丽丽展示女子们精气神。”5月28日下午,屯溪老街上游人如织,风景如画,由安徽邮政黄山市分公司和黄山一信一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