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重残在身不忘帮助他人汪寻洲:人生路上梦想不残缺

来源:黄山晨刊 2017-05-18 14:21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患儿在医师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 记者 舒俊 文/摄

身体残疾或多或少总是有些缺憾的,但只要有所追求,人生同样可以过得精彩。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在自己需要帮助、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仍不忘帮助他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坚强和自信、奉献与责任。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在此,本刊将聚焦残疾人士的生产生活,反映他们自强不息,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实践,以及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

A

因人而异进行康复训练

5月16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屯溪徽州大道的黄山市新安脑瘫之家康复活动中心看到,两层结构近600平方米,一楼为办公场所,二楼是康复训练室,室内铺着防护垫,摆着各种康复器械,几个孩子正在家长和康复医师的陪同、指导下做康复训练。

“来,好好走,注意力集中。”在妈妈的鼓励下,小澜澜独自迈步,朝不远处的妈妈走去。“他是小脑损伤引起的平衡性差,辨距障碍,之前在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没什么效果,去年4月来这儿做康复,每天下午做2个多小时,现在平衡性好些了,走路也有进步。”尽管步履蹒跚,中途几次摔倒又爬起来,但看到孩子能走几步,妈妈胡女士还是很高兴。

2岁5个月的小宝宝正在地垫上翻过来爬过去,玩得不亦乐乎。“她生下来没多久脸色发紫,核磁共振显示脑发育不良,后脑勺凹陷。去年上半年来这儿的时候,两条腿还很硬,扳都扳不动,更别说站、坐、翻,现在都会翻会爬了,靠在墙边还能站立一会儿。”小宝宝的奶奶说。

6岁的可可算是康复变化比较大的孩子,2013年来的时候还不能坐、站,经过几年的长期训练,现在能放手走,会自己吃饼干、喝牛奶,看到有东西放在那儿也知道去拿。“她每次都是奶奶、妈妈两个人陪着来做康复,家里人付出了很多。”正在帮可可按摩康复的季医师说,这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都是因人而异地进行康复训练。

B

重残在身不忘帮助他人

这些孩子中,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13岁上小学,还有四五个孩子上幼儿园。下午4点多钟,奶奶把6岁的乐乐从幼儿园接过来做康复,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康复了2年,从刚开始走、爬都不会,说话不清楚,到17天后会迈步,再到现在的能正常交流,不得不说是个奇迹。看着一个又一个患儿迈开步子,开始新的生活,最开心的莫过于该中心的创始人汪寻洲。

汪寻洲是一名重度混合型脑瘫患者,26年来他与死神、病魔苦苦抗争,没上过一天学的他,凭着超常的坚毅,一边坚持康复,一边刻苦自学。他虽重残在身,但从不怨天尤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和信心,每天用他那仅能运用一根食指的左手敲击着键盘,鼓励那些在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残疾朋友。他虽坐在轮椅上,需要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但他想的却是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他在腾讯公益上知道留守儿童的窘境,就定期默默地通过腾讯网络不记名地捐款留言。

十多年的艰苦康复训练,他深知康复期宝贵而短暂,为了不让更多的脑瘫患儿错过最佳康复期,他萌发了创办脑瘫康复机构的强烈愿望。2011年5月,在父母的支持下,经市残联批准他成立了“黄山市脑瘫之家”。2013年3月,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投资创办了“黄山市新安脑瘫之家康复活动中心”,并被定为安徽省民生工程脑瘫定点康复机构。他聘请了康复医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针对脑瘫儿童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采用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的独特训练手段,开创寓教于乐、寓训于乐的特殊康复模式,患儿康复效果明显。

C

面对困难仍要砥砺前行

几年来,汪寻洲和他的团队以显著的康复效果、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患儿家长的信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6年来,该中心共受训近70余名患儿,其中有近30名患儿由原来的不能独坐、站、爬到能独立站立、放手行走、生活自理。这让汪寻洲很是欣慰,这正是上天为他关了“身体健康”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自强不息”的窗,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残疾人永不服输的正能量。几年来,他先后获得“最美屯溪人”、“最美残疾人”、“黄山市道德模范人物”、“黄山好人”、“黄山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他的机构在去年5月被市残联评为“十佳爱心助残集体”,去年10月被安徽省政府残工委评为“残疾人之家”。

虽然取得了一些荣誉,但在创办的过程中困难还是挺多。“2015年12月,中心从江南新城南区搬过来,条件稍微改善,屯溪区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低租金的康复场所,每年还给予三四万元的财政补贴。但仅靠民生工程的专项补贴,除去场地租金、人员工资、水电、器械损耗等费用,中心的收入也只能维持基本办公。这些年光器械就投入了10余万元,都是在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康复效果。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但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们就很欣慰,看到家长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下去。”汪寻洲的妈妈徐女士有些无奈地说,“现在场地还是小了些,只能分两个班轮流康复,一个班若是来10个孩子,加上家长、康复医师就要容纳二三十人。今年本来还有8个孩子想来,就因为场地、人手、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收。”

如今,看到慕名前来的患儿日益增多,汪寻洲心里也萌发了新的愿望,他想扩大场地,添置器械,解决孩子和家长吃住问题,同时让孩子接受教育,这样就能彻底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使康复、学习两不误。然而,这一切光凭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希望政府部门及社会各层面都来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加大残疾人康复投资力度,满足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脑瘫孩子的康复需求,让更多的脑瘫孩子及时得到有效地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新闻推荐

“我”与黄山合张影

梦幻黄山迎宾客,徽州文化传四海。5月17日上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多位留学生和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中国学生一起,登上黄山之巅,领略黄山之美。...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重残在身不忘帮助他人汪寻洲:人生路上梦想不残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