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窸窸窣窣”刻刀作响。小小的竹片上,竹雕老师飞快地推着刻刀,“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刻字。虽说是竹雕里最简单的工艺,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同学们来说,就这一推一扣两个动作,却始终拿捏不准。“看着简单,可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来自圭亚那的里卡多摇摇头说。
“要注意手法,刻刀不能太垂直于竹片,要有一定角度。”发现有的同学忙活了半天,却还没有找到技巧,老师又手把手教起来。
“我们国家也有很多雕刻,像是在宫殿庙宇上,但雕的多是动物和植物,像这样刻字的还真不多。”来自印度的孔明谈起了两国雕刻的区别,他的中文流利程度让人有些意外。2016年,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孔明选择来到中国学习,而这回来黄山也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
“以前只知道黄山,对于黄山的文化却并不了解。通过刚才的参观对徽州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希望这几天能多学学、多看看。”孔明说。
“文化的交流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启动仪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衣永刚如是说。和孔明一样,此次“洋”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代表占了绝大多数,丝路青年成为他们共同的头衔。
“很幸运今天能在这里学习徽州竹雕,这是一次深入了解徽州文化的很好机会。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黄山及这里的文化介绍给我身边更多的人,做好文化使者这份光荣的工作。”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安娜说。
·汪 鼎·
新闻推荐
□记者许晟晨刊讯“这就是脚臭盐,是不合格盐。凑近闻闻不出什么怪味,但是用手指这么捻一捻,就能闻到一股脚臭的气味。”5月16日上午,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黄俊杰指着展台上的一摊盐对一名前来...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