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新丰乡素有“蚕桑之乡”的美誉,种桑养蚕原来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由于近些年桑蚕市场波动,收入不稳定,种桑养蚕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一些土地荒废。为此,当地乡村转变思路,推广果桑种植,打造桑葚采摘基地,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帮助百姓增收。
5月13日,新丰乡首届桑蚕文化主题活动在丰溪村“桑葚采摘基地”举办,在精彩的文艺演出后,百亩桑葚园开园采摘活动正式开始。当地村民和游客手提竹篮,迫不及待地走进桑葚园,体验采摘乐趣。这个季节,正是桑葚挂满枝头的时候,红的红、紫的紫,看得让人垂涎欲滴。桑葚园里,大人、小孩,各个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的工夫,大家手上的盒子、篮子,都装满了熟透的桑葚。“第一次进这么大的果园,很新奇,刚刚也吃了果子,味道非常好。”市民吴彦芸说。
相比于一些游客,当地村民安成双对桑葚有更多了解。她说桑葚不光可以采来吃,还可以泡酒、做桑葚膏,有调养身体的功效。“以前我们经常到这边来玩,一放学我们就会来,那时候没有这么成片规模的桑园基地,我们自己家门口也有,但果实没这个大,也没有这么甜。”安成双说。
记者从新丰乡丰溪村了解到,开园采摘的这片桑葚园,栽种的都是果桑,包括台湾大十、长果、白果等6个品种。跟普通的桑葚有所不同,果桑不光产果量大,而且口感更好,适合采摘体验。
“有一个旅游公司在我们村里,这是公司下设的合作社,我们主要通过旅游发展带动农事采摘体验,进而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新丰乡丰溪村党总支书记王辅家介绍,从2015年开始,他们村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建成果桑基地200亩,栽种果桑树一万多株。果桑基地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村里部分***对象有了增收。13户***户,在里面进行种植、管护、锄草等工作,每一个***户,每年在里面做工四十到五十个,大概增收四到五千元。
记者从新丰乡政府了解到,除了这次桑果采摘活动,接下来他们还要挖掘蚕桑文化、编写蚕桑文化故事、制作蚕桑民歌、创作蚕桑文化为主题的舞蹈等,通过发展蚕桑特色产业,打造旅游新产品。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日前,在重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饭店文化节上,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以其浓郁的徽派风情、浪漫的法式情调、舒适淡雅的环境、细心周到的服务荣获“首批中国精品民宿客栈...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