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家权奚正喜摄影报道
一豆灯火,一缕青烟,覆碗收烟,集烟制墨。 5月24日,记者跟随省政协江淮行采访团走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生产性保护基地——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亲眼目睹了炼烟、制墨、雕模、晾墨、打磨、描金等一整套徽墨制作工艺流程。
笔、墨、纸、砚是中国文房四宝,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的“徽墨”更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至爱。但受到现代书写方式和工具等冲击,徽墨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或被现代墨汁所替代。徽墨色泽黑润,舐纸不胶,入纸不润,香味浓郁,宜书宜画。历代书画家公认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并将徽墨赞为“千秋光”。
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黄山市屯溪区帮扶徽墨生产企业,将生产与保护相结合,引导年轻人学习徽墨传统技艺,传承徽墨传统制作技艺,促进徽墨产业科学发展。
▲一两徽墨一两黄金,分秤环节分毫不差。
▲ 制作一块墨需要20多道工序,工艺相当复杂。
工人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
千锤万杵做成初制墨。
晾墨阴干一般需要六个月,工人适时对徽墨的干湿度进行查看。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23日,记者从在黄山市召开的全省治超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安徽省自2004年开展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以来,共查处超限运输车辆20.8万台次,卸载11.4万车次,卸载货物101.6万吨。2009年,安徽省加...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