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7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登临黄山之巅,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开启了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纪元,也为黄山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7月11日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在故事发生地、影片拍摄地黄山市举行首映礼。当晚,黄山市委、市政府同步举行“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隆重表彰为黄山市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11位优秀个人和团体代表。
值此邓小平同志发表 “黄山谈话”36周年之际,黄山市隆重举行电影《邓小平登黄山》首映礼暨“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目的是缅怀一代伟人的崇高风范和丰功伟绩,褒奖为黄山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进一步集聚力量,谱写黄山发展新篇章。
36年前的7月,邓小平同志以75岁高龄登顶黄山,演绎了一位伟人与一座名山的深情对话,掀开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篇章,也为黄山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伟人的谆谆教诲至今萦绕耳际,成为一代代黄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如今的黄山大地,一幅“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已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特别是合福高铁的开通,黄山迎来了全新的高铁时代,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到黄山要能开快车”的夙愿终成现实,黄山大地必将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代伟人的教诲和恩泽,黄山儿女永不忘怀;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黄山干群永不忘记。纪录片《大黄山》团队的精彩诠释,掀起了新一轮黄山旅游热;刘海粟先生的“十上黄山”,成就了华夏艺坛的一段佳话;吉姆·桑塞尔博士的鼎力推荐,标注了黄山的国际新高度;高铁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带来了黄山发展的全新时空;无数黄山保护者和建设者的倾情奉献,绘就了富民强市的美好图景。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这样的感动比比皆是,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它们永远镌刻在黄山人民心中,永远激励着黄山人民奋勇前行。
黄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大自然馈赠的这一方好山好水,传承好祖先们留下的这一脉灿烂文化,是黄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黄山市将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扎实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永葆青山绿水,永续文化基因,努力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根本,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开放,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把黄山建设得更富裕;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发掘和弘扬徽文化的优秀因子,培育文明新风,提升市民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让好人好事与好山好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努力把黄山建设得更文明。
1、纪录片《大黄山》团队
以追求卓越的眼光,遵循“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艺术标准,将黄山的自然、历史、艺术、社会等诸多元素完美融合。 《大黄山》热播,提升了黄山形象和徽州文化内涵,掀起了新一轮黄山旅游热。
2、歌手张明敏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1984年,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在央视春晚上演唱的 《我的中国心》,唱出了全球华人的心声。30多年来,张明敏一直唱着这首歌,一直做着黄山的义务宣传员。
3、吉姆·桑塞尔博士
吉姆·桑塞尔博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专家。 1990年,他考察黄山后,在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力荐黄山增列为世界遗产。
4、黄山旅游股份
1996年11月,“黄山旅游”成功上市,经营范围涵盖酒店、索道、旅行社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内惟一既发B股又发A股的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引发了黄山旅游资本运作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了全市旅游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5、画家刘海粟
“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 ”刘海粟70年间十上黄山,不仅成就华夏艺坛一段佳话,而且升华了自己的艺术境界。
6、摄影家汪芜生
汪芜生拍摄黄山40年,其黑白黄山影像创造出一种中国风格的水墨神韵。2005年,他的作品展在联合国总部大厅展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着他的黄山作品说,“我要到这个地方去”。
7、祁红传承人
坚守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品牌的信仰,促进祁红由产品到产业发展,推动祁红从生产到消费的创新,用实践深化了“祁红世界有名”的内涵。
8、黄山保护管理团队
守松人、环卫工、防火队员、综治队员,以及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团队、索道技术团队、旅游服务团队,让中外游客在欣赏黄山秀美风光的同时,感受到精细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
9、可持续旅游国际标准制定小组
黄山风景区作为亚太地区惟一代表,总结、提炼可持续发展经验,携手联合国专业机构和国际知名组织,参与制订全球可持续旅游系列标准,共同发起设立可持续旅游全球联盟,在国际舞台上精彩演绎“创新、开放、包容、担当”的新时代黄山精神。
10、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上张村民组
依托大黄山率先开启农民办旅游,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凤凰涅槃,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用实践不负小平同志的期待:“这里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之一。 ”
11、高铁建设者
舍弃温馨的家,奋战在合福、黄杭等高铁建设工地上,用行动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让黄山北接京津冀、东连长三角、西通大西南、南衔海上丝路,垫高黄山的发展海拔,促进黄山整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新闻推荐
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在黄山首映“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同步举行
“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同步举行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