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殷骁
平头、眼镜、蓄须,仅从样貌上看,方韶是一位具备艺术家气质的人。而从裤袋中无意间摸出的一方小砚,以及车座下方摆着的一块石头则证明,这是一位“玩石”高手,用他自己的话说,天生就与石头和砚台有缘。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方韶,从小看着父亲和伯父画画,逐渐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儿时大人农忙时,小方韶就在村里祠堂玩。文革“破四旧”,祠堂窗雕图案残缺不全,他就捏泥巴塑形,凭自己的想象“补全”图案。 1986年,中考失败的方韶听从父亲朋友的建议开始学画,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歙砚,从此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 1987年元月,仅仅接触歙砚半年多的方韶考进中国歙砚研究所,并拜砚雕名家方见尘为师。拜师的经历也颇为传奇。当时方韶带了自己的作品去见老师,不料方见尘看了他做好的砚台之后只是淡淡地说:“这个不能证明就是你做的。 ”年轻气盛的方韶反问老师,该如何证明?方见尘从石头堆里随意拿出一块水波纹金晕的石头让他现场雕刻。方韶埋头忙了整整一下午,刻出一幅6寸长方形的“荷叶鲤鱼”。老师看了之后点了点头,算是收下他这名学生。
方韶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下班后别人都去外面玩,只有他要么加班,要么看书,如此勤勉深受老师方见尘青睐,老师手把手地向他传经授业。在名师的指点下,方韶的技艺突飞猛进。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方韶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黄山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那一年他年仅19岁。方韶认为,自己手艺的转变正是从来到工艺美术研究所之后开始的。那段时间他大量临摹宋、明、清代古砚,为力求逼真,甚至用石膏拓出古砚的模板来细细观赏,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他非常善于利用砚石的色彩与纹理,应目会心、巧拙互用,做出的素砚苍润、沉雄、冲和。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方韶的探索之路日渐宽泛,得心应手,他开始利用自然形状来创作花鸟虫鱼,把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与徽州砖雕古拙、朴素的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一片清莲》《空谷幽兰》等多个充满活力的佳作。其中,为庆祝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而创作的《旭日东升》,被西昌航天城问天阁收藏,《天铸之韵》被大连旅顺博物馆永久收藏,《惊魂》被四川博物院永久收藏。方韶的好友、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赞叹他:“以空寂的精神去观察自然万物,从形质去感受其中的灵趣,并将自然石料提升到蕴涵人生哲理的境界。 ”
“砚台是文人的用具,要有内涵和深度,就如同一本书,能让人琢磨、品味。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没有生命,但具有灵性,砚雕者的责任就是赋予它生命。 ”这是方韶对砚台的见解。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是“半天制砚半天书”的状态,并不一味追求创作时长,而是在创作时实现迁想妙得、物我两忘的境界。作为安徽省非遗传承人,方韶特别希望弟子们能够早日出师,将砚雕艺术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13个城市始发 20多分钟一趟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