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江海
近年来,黄山结合旅游城市特点,从“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视角对古村落进行长远规划和保护利用,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有效路径。
徽州古村落是江南地区汉族村落的典型代表,大多保留着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各类徽派建筑特色,是承载徽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村落保护的重点既包括村落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也包括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村落赖以生存的山体、植被、水系和农田等周边环境系统。
然而,少数徽州古村落在保护利用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商业味太浓,导致古村落传统文化“碎片化”。依托古村落发展文化旅游,虽聚集了人气、增添了活力,但鳞次栉比的商铺和川流不息的游客打破了古村的宁静安详,村落文化生态系统日渐支离破碎。二是业态同质化,导致古村落发展模式“标本化”。多数古村落开发旅游,山水环境相似、旅游业态雷同,使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徽州古村落几乎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村落标本。三是加快城镇化,导致古村落日趋“现代化”。传统村落是农业文明在当今社会的映射,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城镇化步伐加快,使传统农业社会中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原生土壤。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古村落留给人们的念想。维护古村落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是守住古村落生态文化系统活态传承的根基,因此,保护古村落须防止“去乡土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吴江海)5月27日,为期4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黄山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官员,国家住房城乡...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