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江海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对话会”在黄山市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全球六大洲23个国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管理者,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160多位代表会聚一堂,分享并推广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共商名录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平衡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平衡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世界遗产地面临的共性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奥介绍,可持续保护是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当前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大规模城市建设、过度商业化等人为因素威胁,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衡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拉奥认为,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些没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经常不受重视,保护和管理严重缺乏。有必要强调世界遗产名录的励志作用,对无知或蓄意破坏行为“零容忍”。
拉奥透露,加强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援助,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濒危世界遗产,要充分利用世界遗产促进遗产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物和文化多样性
如果说生物多样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保证地球生物圈与人类延续的物质基础,那么文化多样性则是社会文化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韩群力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生态资源类型决定了文化形成类型与发展内涵。
韩群力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是旨在改善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注重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又要促进当地社会发展和群众福祉。建立生物圈保护区是该计划的核心内容,致力追求人与自然“1+1>2”的效应。
韩群力认为,大多自然生态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往往相对滞后,但滞后地区具有资源、生态、特色文化等后发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思路,变后发优势为发展优势。
地质公园重在居民参与
地质公园是自然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自然遗迹保护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负责人麦基伟表示,地质公园不仅是地质科研科普的基地,也是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让人们了解地球演变的历史,领略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给人们带来旅游体验的欢乐和享受。
麦基伟介绍,世界地质公园实现动态管理,每四年考察评估一次,不达标者取消资格,这种管理机制需要当地居民配合和参与,本身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麦基伟认为,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是建起樊篱将当地居民隔离在外,而是要拆除围栏让百姓生活在其中、参与在其中,让他们拥有自豪感和责任感,成为地质公园的保护者和宣传者。
推动名录遗产“智慧保护”
如何应用现代科技推进名录遗产保护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秘书长洪天华认为,航空、航天与基于地面的对地观测等空间技术,已成为解决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空间技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专业领域。洪天华介绍,空间技术具有遥感面积广、监测尺度大等优势,可以通过探测与发现、监测与评估以及数据整理与保护等方面,为名录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洪天华介绍,这次黄山对话会,就是为空间技术研究者与名录遗产管理者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空间技术应用于世界遗产这一跨领域新兴学科的发展,促进名录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智慧化”。
新闻推荐
经济日报讯(记者 白海星)安徽黄山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的目标。近日在黄山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充分肯定了黄山促...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