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打造水生态文明 助力美好安徽建设——写在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3-22 22:45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写在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纪冰

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 “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 “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安徽省确定的宣传主题为“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安徽省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长远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以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为抓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最严格管理制度为核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既是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控制性要素。我们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贯彻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安徽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强化水资源论证制度。在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区域发展等规划审批时,把水资源作为前置条件,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红线。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快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2013年安徽省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2立方米、12立方米。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加强省市界断面、入河湖排污口、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落实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联防机制。

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进程。以节水型城市为抓手,先后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建设试点,其中淮北、合肥两市完成国家级试点建设任务,并积累了一定的试点经验。

二、以建设综合水利工程为重点,保障水生态安全

洪涝和干旱灾害主要源于降水的丰枯变化,既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危害,又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安徽位于三大气候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使得全省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近年来,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布局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基础上,有力地保障了水生态安全。

建设综合水利工程。在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以“防洪防旱防污供水”为目标,加快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行洪区调整建设和重要支流治理进程。巩固长江干堤达标建设成果,持续推进长江干支流治理,开工青弋江分洪道以及滁河、水阳江、裕溪河治理等工程。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集中力量攻坚,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坚持连片规划,加快淠史杭、驷马山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完成303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除大坝安全隐患,恢复提升蓄水库容。大力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依托淮河、长江、新安江和主要支流河道,努力构建大中型水库和重要湖泊为源、河流渠道为线、库塘多点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跨区域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已经水利部审查同意,淮水北调工程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三、以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目标,保障水生态体系完整

河湖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径流调蓄、农业灌溉、城乡供水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以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目标,加强河湖岸线利用规划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明确河湖功能定位。起草《安徽省湖泊保护条例》,加快湖泊保护立法进程。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涉河项目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设障、违章耕种行为,依法取缔了长江干流等地非法占用滩地的建设项目。下一步,将研究制定河湖分级管理意见,按照保护、保留、控制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等功能区划实行分区管理,完善河湖等级划分,公布重要河湖名录。

加强空间用途管制。总结推广黄山等地管理经验,因地制宜推行“河长制”等管理机制。研究分类制定各流域、各行政区最低水面率控制指标,建立水域占补平衡机制。探索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完善河湖管护监督考核办法,建立涉河(涉湖)项目违规违章约谈与惩处制度。

提高河道采砂管理能力。督促各地落实河道采砂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构建河道采砂长效管理机制。依据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安徽淮河河道采砂管理规定》,先后开展了代号为 “春花”、“南剑”、“北击”等专项行动,对非法采砂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切实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

四、以实施综合治理为抓手,保障水生态环境优美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对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条件、促进地区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水生态问题,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水土保持建设,试点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安徽。

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安徽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立法进程,进一步强化法律保障。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崩岗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地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控制土壤流失和面源污染,保护珍贵的水土资源,维系生态环境安全。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400平方公里。

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抓好合肥、芜湖两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同时大力开展安徽省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和13个“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水系整治、生态补水、湿地重建、水源涵养等工程,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宜人的水环境。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建设模式和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安徽省水生态条件的建设模式。

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地方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按照“谁破坏生态谁付费”的原则,以大别山区、新安江流域为基础,逐步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挥其涵养水源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加强水文化研究,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形式,大力传播和谐水文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用公益广告、专题宣传等形式,凝聚公众爱水、节水、亲水、护水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34次主任会议

本报讯 (记者 高城)3月27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34次主任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臧世凯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连松,副主任沈卫国、宋卫平、王翠凤及秘书长朱读稳出席...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造水生态文明 助力美好安徽建设——写在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