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就有文化,有酒就有性情。文化人的率真,一旦与酒结缘,就是令人回味的故事。这里,采撷安徽文化名流鲁彦周、陶天月、童乃寿与白酒的故事,从中可见他们的性情与人格。
鲁彦周:饮酒适量情意长
著名作家鲁彦周自2006年离开我们后,一晃8年了。8年来,许多人都在怀念他,怀念他的文学成就,怀念他高尚的人格。
鲁彦周一身儒雅之气,仁者情怀,圈内人都尊称他为“鲁公”。他喜爱与朋友们相聚,住在合肥梨花巷的时候,常陪同北京、西安等地的文友在梨花巷小酌。
从巢湖畔走向文坛的鲁彦周喝酒但不嗜酒。年轻时饮酒适量则止,年纪大了基本上不饮酒,老朋友见面了,也是一小杯以尽心意。
对家乡无限热爱,为徽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是鲁彦周给安徽文坛留下的普遍印象。1991年,他与刘祖慈、周志友去霍邱采访,无偿为迎驾酒厂的“观美亭”题写了碑文,文辞优美,为安徽酒文化增添了一笔。后来,他还出面邀请了王蒙、邓友梅、邵燕祥、张贤亮等人来安徽笔会,进酒厂,登黄山。这一次高规格的笔会,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安徽的山水人文,包括酒文化,在文坛名流们的谈笑间,流入了大家心田。
陶天月:带着醉意读诗歌
著名书画家陶天月是长丰陶楼人, 193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陶干城饱读诗书。陶天月父亲是一名中医,也写一手好字。作为长子长孙的陶天月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走上了书画之路。
年轻时陶天月参加过革命。他告诉我,解放初在我老家望江县的雷池乡干过一段时间的乡长,当时那里童养媳多,为了响应新的婚姻政策,便把年轻童养媳和单身汉们聚在一起,看到比较搭配就让他们配成夫妻。
陶天月早年与赖少其一起创作版画,也创作国画,他的水仙生机勃发,人们雅称他“陶水仙”。最近阅读《赖少其版画文献集》,看到赖少其与师松龄、陶天月等一起创作的版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动人心扉。安徽省书协首任秘书长黄宁去世后,赖少其把陶天月从省美协调到书协,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书协工作。他的书法从王羲之和王铎中来,写得沉雄豪迈、雅俗共赏。
陶天月为人豪爽,喜爱和朋友相聚喝酒,在酒兴中侃侃而谈或者挥毫寄情。他留给朋友们的印象总是这样的情形:气氛热烈的时候,陶天月常常带着醉意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高声操着合肥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朗诵艾青的《酒》:“……酒哇,使聪明的人更聪明,使愚蠢的人更愚蠢……”哄堂大笑中,酒兴自然且饮且浓。
现在,因为身体原因,陶天月戒酒了。
童乃寿:童公酒后画千幅
童乃寿是巢湖柘皋人。柘皋是酿酒重镇。他父亲在乡镇供销社工作,常常与朋友饮酒,幼年的童乃寿就在酒香中长大。
童乃寿初中毕业就来合肥随童雪鸿学习绘画,后来考入安徽艺术学院,又跟随孔小瑜、张君逸等人学习。那时,生活极其艰苦,他唯一嗜好就是喝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童乃寿的作品受到台湾、美国收藏家的喜爱,他有经济条件外出写生,无论是北疆还是南国,酒是要随身带的。有一年,带弟子樊建文去还没有开发的张家界写生,带了一箱酒上路。雨中的张家界没有酒馆,他们找到山顶的供销社,就着大伙吃剩下的几根辣椒喝完一瓶酒。
那时候,童乃寿常与郭公达、裴家同等人外出写生。相聚喝酒时,他总是一只手夹三个杯子,与人碰杯时,别人一杯,他头一仰,三杯酒同时见底。
有一年,安徽省政协组织画家笔会,晚上宴会时,童乃寿与黄叶村、葛介屏坐在一起。他轮流与在座的人喝酒,杯杯见底,感染了从不喝酒的黄叶村,离席挥毫:“童公酒后画千幅。”
葛介屏也来到笔墨桌前,铺纸调墨,凝神静气,用大钟文写下:“我得一樽怀我友”,质朴苍劲,严谨端庄,把聚会推向高潮。
(如果您还了解安徽哪些文化名流与酒的故事,请提供线索或者投稿至903552062@qq.com,一经采用,寄奉稿酬。)
新闻推荐
许多人都知道陈廷友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其实,看过他花鸟画的,无不称赞他花鸟画技艺的高超。 1963年出生的陈廷友,幼时便喜爱画画,看到雀跃枝头的小鸟,他会立即勾勒,神态跃然;看到盛开的花朵,他会全神描...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