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江海
潜口坐落在“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南麓,是古时人们出入黄山的必经之地,也是徽州的千年古镇,至今保存着翼峰塔、金紫祠等古迹,并迁建有“国保”单位潜口民宅博物馆,是省级旅游文化名镇。
日前有媒体质疑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紫祠遭遇 “维修性破坏”。事实果真如此?7月24日,记者深入施工现场,走访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探求真相。
严格执行维修方案
“施工至今没买一块砖头”
站在“金紫祠”牌坊下,放眼望去,依次是正在施工中的泮池、棂门、戟门、碑亭、仪门、廊庑、享堂、寝殿,整个金紫祠轮廓端形制恢弘、气势不凡。
在接近维修尾声的高大戟门下,工人们正在整理空地上堆放的砖瓦。 “这些砖瓦都是解放后兴建的一些建筑上拆下来的。 ”一直驻守工地的业主代表程健退休前曾任潜口民宅博物馆馆长、区文化(文物)局副局长,有着丰富的文物维修保护经验。据他介绍,金紫祠解放后用作粮站,曾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宿舍楼和粮库,文革时期人为破坏更为严重,整个祠堂只剩下牌坊、戟门和寝堂。这次维修拆除了粮站办公宿舍楼和粮库,外界质疑的所谓随意摆放的砖瓦构件,其实是从解放后这部分新建建筑上拆下的,不是古祠堂本身的材料构件。
承担维修工程的北京亚泰建筑公司项目负责人盛生华介绍,考虑到拆下来的有些砖瓦可能是以前拆除祠堂建筑时再次使用的,我们对所有拆下来的砖瓦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凡是能够继续利用的全部用于维修。到目前为止,维修中没有购买一块砖头,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执行维修方案和技术标准。
文物保护维修有一整套严格规定和报批程序,金紫祠维修方案和技术标准经过各级文保专家多次论证,并报省文物部门审批后实施。来自徽州文物工程设计公司的监理人员程中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尽量利用拆下来的旧材料,能用旧的不用新的,对遗存下来的屋顶在旧瓦基础上加盖一层新瓦保护,对一些发霉腐烂的柱子也采取剔补措施。可以说,除工程基础、防水防腐等按规定使用了一些新材料外,整个维修工程不存在大量使用钢筋水泥的情况。
留住徽文化的符号
“还原旧貌不添新的建筑”
金紫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12年历史。相传潜口人汪叔敖以4子皆仕,被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子对父母极为孝顺,听母亲说平生最大遗憾是没见过皇宫里的金銮殿,遂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建筑形制兴建金紫祠,当地人称为 “小金銮殿”。
《徽州区志》主编吴晓春介绍,金紫祠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分7进总进深158米,占地7000多平方米,史上曾数次修葺,并一度用作小学,新四军整编后陈毅曾率部队驻扎于此。解放后,该祠改为粮站,文革时遭毁灭性破坏,只残留小部分建筑。1998年,金紫祠被列为黄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民居、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承载着徽州人的艺术创造和文化倾向,浓缩了徽文化的精华。徽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勇介绍,为传承弘扬徽文化,黄山市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区里抓住金紫祠列入该工程重点项目的契机,多方筹资3500多万元,在走访调查、遗址考证基础上,邀请文保专家编制修复方案和技术标准,报请省文物局审批后,于去年7月全面启动金紫祠的修复工作。
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徽派古建专家程极悦领衔金紫祠的修复方案设计。据他介绍,这次修复工程主要是还原金紫祠原貌,不会添加新的建筑物。由于该祠绝大多数建筑在“文革”中被拆毁,所有新增的建筑都是按照文物“修旧如旧”原则依原貌复建,不存在所谓整齐划一的改造。比如享堂已损毁得荡然无存,考虑到原貌复建不仅工程量浩大,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当地政府就采取了遗址保护的设计方案。
共同参与文物保护
“让徽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古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宣传好、利用好古建筑不仅是文物部门应尽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徽州区文广新局局长娄光辉认为,媒体对金紫祠修复工程有质疑,这本身就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关心,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对徽州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介绍,金紫祠修复工程中标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均符合文物修缮工程资质要求,区文物部门也派驻专人现场监管。
潜口民宅博物馆原馆长程健介绍,对损毁或坍塌的一些古建筑,是原样复建进行修复保护还是维持现状进行遗址保护,从官方到民间确实都有不同的声音:资金投入大是一个问题,担心修复时“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是一个问题。他个人赞同在财力允许、专业队伍维修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性保护,他同时强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避免教条式“为保护而保护”。
一位多年从事徽派古建筑研究的专家认为,这次金紫祠修复工程是否遭受“维修性破坏”被人们关注,说明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关心程度和自觉意识在不断增强。他坦言,古建筑修复的施工现场大多以手工作业为主,难免出现一些材料损耗之类的问题,施工过程中也会根据需要采用一些符合文物修缮规定的新材料、新工艺,对诸如此类的情况希望大家以理解为主,没必要反应过度。
该专家同时强调,对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一些问题,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都需要认真对待、引以为戒,规范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严把进场材料关和工程质量关,真正做到“修旧如旧”,既留住古建筑“筋骨肉”,又再现徽文化的“精气神”。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吴江海)7月31日,黄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要求餐饮单位和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夏秋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近年来,黄山市发生多...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