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3年前,我尚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主持工作,兼任着当地广电部门的法人,是一位集“党政财文”一身的“要人” (当时有关领导鼓励语)。那年“五一”长假值班,我从时任徽州区政协主席毕炳生处读到耳目一新的《江淮时报》,为之吸引,便主动与他合作,在该报三版头条连续发表系列文章,大体是宣传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那时“徽学”的概念在社会上并不普及,只在学界和媒体中偶见,当时我的目的除了在于加强工作交流与友谊缔结外,更重要的是为正在兴起的徽州旅游鼓掌称好。
2007年3月,我转岗来政协工作后,与《江淮时报》的亲近,更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 ,我也调整了阅读方向,在每日阅读三级党报之余,更多的精力在于研读《江淮时报》等政协机关刊物,从中吸取工作经验,认识政协工作特点,尤其是政协新闻宣传与文史资料工作的基本规律,并在稿件往来中与一些责任编辑成为不曾谋面的朋友。我曰之为“缘分”。至于这种缘分,有人称之为友谊,也有人唤它为机缘。
不管怎么说,我当年的通联工作经验,使得当地不少新闻记者、通讯员和文史作者,甚至某些领导,将他们的所学、所思、所见、所闻乃至心得,能够在《江淮时报》上表达,与读者共同分享写作者的愉悦……
今天,《江淮时报》在全国传媒业的百舸争流中,从“童稚”步入“青春”,从“探索”进而“成熟”了,一路走来,几多艰辛几多欢愉。
我愿《江淮时报》除保持政协职能宣传报道之余,在安徽的文化建设中,把“徽文化”这张地域文化品牌打得更好、……我想,这恐怕也是《江淮时报》立足安徽,定位政协,走向未来,深入社会各界的智慧作为。
这也是我这个忠实的老读者对“她”的一份美好祝福与期盼!
(作者单位:黄山市徽州区政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黄山市政协主席范典明、秘书长胡永琦带领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轻车简从、务实问计,深入三区四县政协机关,走访看望机关干部职工,交流探讨推进政协工作意见。每到一个区县,调研组详细...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