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坊间拾遗】水桶

来源:黄山日报 2012-03-23 22:20   https://www.yybnet.net/

插图:叶森筠□ 黄山区 项丽敏

当我写下“水桶”这个木质的器物名词时,这个词已然成为过去式了——就像一些在大地上消失的物种,水桶也已从村庄的日常生活中集体消失。

而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由水桶和扁担的哼唱里开始的生活情景。

鸡叫头遍的时候村庄醒来。父亲就着窗前薄明的曙色起床,轻手轻脚地套上衣服,去堂前把大门打开,把院门打开,折身去厨房,把架在长板凳上的一对青檀木水桶拎起,放在地上,取下挂在墙角的铁钩木扁担,一头勾起一只水桶,挑着出了门,向村头的吃水塘走去。

父亲的这一系列动作没有旁观者,却被睡在床上的我看得清清楚楚。我是通过声音来“看”的。无论多么小心,父亲的动作里还是带出了各种声响——衣服窸窸窣窣的私语声、木门懒洋洋的哈欠声、水桶与地面“早啊”的问候声、铁钩与水桶把子一路叽咕的哼唱声。

父亲已走出院门,走在伸向村头的石板路上了……我在被窝里翻了一个身,把一只耳朵朝向窗口,微闭着眼睛,在黎明巨大的寂静里继续“看”着——挑着空水桶的父亲还不到四十岁,腰板是直的,脚步轻捷得很,双手一前一后扶在扁担的长铁钩上,像一个走动的“木”字。父亲走到村头了,下石阶,站在幽深的吃水塘边,塘边的大青石上干干的,没有淋漓的水迹——父亲是第一个来挑水的人。

吃水塘是全村挑水吃的地方。村里人洗衣洗碗就在离家最近的河边,吃的水却一定要往村头去挑。吃水塘是村庄的活水缸,不满不溢,也从不干涸,每天早晨村里的水桶大多要来这里朝拜,俯下身去,领取水塘不绝的恩泽。

吃水塘认得村里各家的水桶——每只水桶的肩上都有着主人的名字,名字是毛笔写上去的,再用烙铁烫出漆黑的字印。一对水桶会伴随主人过完一生,直到名字的烙印全模糊了。水桶的两道箍是铁制的,桶把的边沿也用铁皮包着,很牢实。

村里的男孩长到能挑水的身高便算成年。男孩性子急,总是不等水桶装满就拎上来,挑着飞跑,手也不扶铁勾,两只水桶荡秋千般一上一下,桶里的水调皮地晃荡着,跳出来溅湿男孩的裤脚——简直是存心的作弄,一担水挑回家只剩小半桶了,男孩的鞋袜也浸透了水。

挑水在村庄是男人干的活,也有一户人家是女人挑水——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很早就过世了,所生的孩子又是女儿。这户人家的女儿长到十八岁时,村里的年轻男子便抢着来给她家挑水,一时间,她家的水桶几乎成了被争夺的绣球。

父亲每天早晨要给两户人家挑水——自己家挑三担,屋后住着的老五保户家挑两担。父亲给老五保户家挑水的时候,村里开门声就多起来了,石板路上踏踏的脚步声彼此交错,铁勾与水桶叽咕的哼唱也成了多声部重唱。我能在众多的脚步声里辨认出父亲的,父亲落在石板上的脚步有着清新明快的节奏。

鸡叫二遍,父亲挑着最后一担水回来了,脚步穿过院门、堂前,到了厨房,一只水桶被放在地上,另一只水桶贴着水缸边沿,倾倒,水“哗”地一声冲入水缸,那么大的声响,把薄明的天色一下子冲亮了。接着放在地上的水桶又被拎起,贴着水缸边沿——又是“哗”地一声,如村庄晨曲的高音。

——这晨曲已是三十年前的了,如今的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晨曲,我已不知晓,二十岁后我离开了村庄,很少回去。我的父母时常会回到村里住上一阵,他们已经老了,当然不再能挑水,好在自来水管十多年前便接到厨房,世代延用的木质水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消失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休止符。

新闻推荐

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行者

□许起科江忠宝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积累了比较强的物质基础上为中国的前进指明了更加均衡,和谐发展的方向。会议通过的公报中...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坊间拾遗】水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