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以安庆府治为省城,故安庆府演徽调的戏班习称“徽班”。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庆著名旦角演员高朗亭率“三庆徽班”晋京祝寿演出,誉满都城,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
徽调,即徽戏,唱的是二黄调(即西皮二黄,合称二黄,京剧的前身),乃安徽地方戏,它起源于九江、黄州、安庆三地交界,盛行于黄州(今黄冈、黄安),是安庆艺人唱出名的(安庆的高朗亭被誉为“二黄之耆宿”)。道光年间,安庆、黄州两府杰出的艺术大师:余三胜幼年曾坐科安庆学戏,与程长庚所唱乃同一剧种,只因省界而分“徽、汉”二调。所以,京剧史上的“徽班”是安庆班,不是徽州班;唱的是徽调,不是徽剧。
徽剧源于徽州(现黄山市),徽州的戏班叫“徽州班”,演的是徽州地方戏,与安庆徽调是两个不同的戏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倡继承“徽班”传统时,由于对“徽”字的误解,便撇开安庆,去徽州地区挖掘“徽剧”。徽剧是以徽州话为主体,乃道地的徽州地方戏,其中虽有部分皮黄剧目,那是在“徽班进京”八年(1798)后,才由安庆石牌艺人传入的。1956年组建剧团时,招收一批学员,非徽州籍儿童不收。学员后要先学习半年徽州话,语言合格后才准许入团;又聘请浙江艺人教唱婺剧皮黄,正式命名“徽剧”。显然,此“徽剧”既不是当年高朗亭率领的“徽班”,更不是程长庚所唱的“徽调”,与京剧风马牛不相及。
1951年出版的《京剧发展略史》把“徽、汉”二字误解为“徽州、汉口”。该书称北京“这些戏班,有的从徽州来,有的从汉口来”,它是“京剧的起始”。继之便吹起一股“徽调即徽州来的徽剧;汉调即汉口来的汉剧”之风,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成了研究京剧起源的一个错误话题。请看,戏曲史料中明确指出:“徽”指徽调或徽戏,“汉”指汉戏(即汉调或楚调),直到1914年才改为汉剧。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侧重西皮,是流行湖北的地方戏。根本找不到“徽州的徽剧,汉口的汉剧”之说,执此论者纯属穿凿之误,但这本书流传至今六十年。
2011年6月17日,央视戏曲频道《快乐戏园》节目,主持人在对小学生关于京剧起源于“徽、汉”合流发展而形成京剧的问答中,将“徽”(指徽调或徽戏),误解为“徽剧”。像这种的误解,在不少地方时有发生。
现在应当对长期流行的将“徽”字说成“徽剧”的种种说法予以纠正,以正确的史料传承给子孙后代,同时以此纪念“徽戏领袖”程长庚诞辰二百周年。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安庆徽班”常到徽州及江南各地演出,得到徽州商界经济上的扶持,使徽调向京剧嬗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记者从江北产业集中区获悉,集中区强力推进政府性投资工程,安置房一期已有420套住宅交付使用,其余部分主体结构已完工;30层的公租房一期已进行9层结构施工,计划年底封顶,年内还将启...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