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和大酒楼,把这两个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也”,其实未必。
在合肥,从大西门到黄山大厦的长江路上,从三孝口到中科大的金寨路上,酒家、饭馆鳞次栉比,总数起码在两位数以上;而除了百货大楼附近有座市图书馆,在这两段繁华大街上,图书馆、阅览室乃至阅报栏,却是“寥若晨星”。我住在大西门时,在团省委对面不远的地方,有座西市区办的阅览室,节假日我常去翻阅报刊。室内干干净净,也还安静,读者不少。如今这座小小阅览室早已被高楼大厦取而代之了,想起来还有点怀念。
酒楼、饭店为什么这么多,人们一看便知,公款消费多,利润回报大,毋庸赘述矣。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图书馆的建设,有着永恒的价值。从某个视角来看,图书馆是贯穿于人类的发展史中,也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它并与城市一起发展起来的。从《史记》中记载的老子曾任“周藏书室之吏”,就是最早的皇家图书馆吧,直到后来的北京国子监图书馆、当今的“北图”,以及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文明发展的轨迹。图书馆作为城市公益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培育城市品格、城市精神等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敞开大门,向愿意学习的人,平等地提供社会服务,大家都能从这里获得知识与信息,建立起社会交流的平台。
加快城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这对彰显城市文化品位、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要求,服务人口在20万以下的,应当建设800~4500平方米的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在20~150万的,应当建设4500~20000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省里、市里都先后建设、扩建了图书馆,如前几年在琥珀山庄落成的市图书馆等。我这里想说的是,希望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一些小型图书馆、阅览室,或是增加一些阅报栏,便于市民阅读,未卜然否。
(作者曾长期从事新闻及文字工作,著有《新闻圈的里里外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清晨,搅拌车一头“扎”进名烟名酒店 楼上居民误以为是地震,烟酒店损失估计达几十万 王楠 记者 张敏/文 李超钰/图
昨天清晨5时40分许,省城黄山路与金寨路交口,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的门卫祝师傅正开门准备烧开水,突然听到一阵呼啸而过的声响,只见庞然大物搅拌车迎面而来,先是撞瘪了路灯杆,紧接着就是惊天动地的撞击声...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