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 图
摄影家张建平先生出了一本好书,同法国女作家高丽安一道。一个文字,法文。一个图片,很纯。书名为《石与墨书就的徽州儒商》,一面世就不同凡响。据说这还是第一本由法国人用法文向法国人发行的宣传徽州、宣传黄山的图书,在巴黎左岸文化街举行首发式自然引起不小的轰动,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与此同时他的个人摄影展《徽州面孔》也一并亮相,同样吸引法国人眼球。新浪网董事长汪延是穿针引线人,自是十分得意。那日相聚,在徽州之友俱乐部,众人齐夸:三年前首次安徽黄村之行,是此书策划的开始。定位准,符合法国人口味比什么都重要。
黄村还有一个共识,对外宣传要入流,要融入世界,要用外国人熟悉的方式,否则肯定吃力不讨好!用外国人熟悉的方式来宣传中国早就有标本,《西行漫记》。只是好多地方、好多领导,也包括许多专家和编导,并没有了解这一点,也许并不想了解这一点。用硬销的方式宣传推销中国文化,效果可想而知!
报载,国家有关部门要制作一部宣传片,名曰中国名片。闻之,非常期待。试想,经过奥运,经过世博,中国人走向世界,绝非电影《红高粱》时代了。可是偏偏让人生闷,请上姚明,请上杨利伟,当然代表中国,可是名单有一大串,知名是知名,外国人一看,谁记得住啊?如果再加上情节,也许是个大杂烩!上海热闹举办世博会,抽空看了几个馆,印象最深是澳大利亚和美国馆,而最让人服气的就是他们的宣传片。10分钟让你了解美国精神,10分钟让你身心震撼!有人说美国人最偷懒,世博馆最简单。可是许多人排上几个小时长队,再看完3个小片后,印象就立马改观了。不少广告公司传媒人接二连三奔上海就是为了看片,看各式各样的短片,国家的名片。里面乾坤着实大,PK一番见高下。送上门的学习机会,何不挤抢?
几年前,中国要办奥运,英国BBC广播电台来中国要拍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学校》,编导踩点,我曾经参与,经过介绍,他们终于决定放在安徽休宁拍摄。事后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斩钉截铁回道:中国千千万,休宁是唯一。状元县,陶行知,世界知道。还有木工学校,匠士称号。越是独特的,越是鲜活的。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9个人口大国教育研讨会,休宁代表中国有个精彩发言,与会国家代表纷纷表示,早闻其名,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说明BBC影响何其大。来自印度的代表直截谈到,发展中国家虽然有很多空间,但话语权不大,这里面小九九太多。仔细想想,说得太对了。中国文化不能硬销,而要用外国人习惯的方式,否则入脑入心只能是白搭,但愿中国名片的专题片成为京剧脸谱、中国字、中国结一样可以让人记住,而且传播很远。就如同把我们诸多的报纸与朝日新闻、华盛顿邮报放在一块,一眼就能认出,而报道也是最让人能够信服,最有“点击率”才行。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章于炎来中国讲课,提出“媒介融合”新概念,不仅仅传统媒介要重视挑战,其实整个对外宣传都要认清这个理。
回到开头,还说《石与墨书就的徽州儒商》这本书,对法国人来讲这是第一本,那么对于其它国家的宣传呢?我们还会不会有第二本,更多本?文化是软实力,但文化绝不是软任务。相反,我们应该着急起来,用和合思想、用忠孝理念、用天下一统,去传播我们优秀的文化,黄山还有博大精深的徽文化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图书、动漫,电影、电视,更重要的还有方式方法,以及先进的理念。一句话,传播要想久远,虚心学习就不怕。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吧!
新闻推荐
走进汤口镇农民创业园,笔者看见,园区内道路宽阔、厂房林立、人来车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俨然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阵地,农民转移就业的新空间。 汤口镇被誉为安徽“旅游第一...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