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溪 董 建
1992年10月31日,江兆申先生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江兆申书画展”,第二年8月,江兆申先生在展品中拣选五十件作品作巡回展览,首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9月,在家乡黄山市博物馆展出。因两岸隔绝已久,再加之我当时和书画界往来较少,不知江兆申先生为何许人,就没有去看书画展。若干年后,在友人处读到江兆申先生书画册,方知错过了一次高质量的展事。
江兆申先生字椒原,1925年生于岩寺,幼承庭训,读书习字之余,喜好绘画雕刻。1949年,江兆申先生渡海到台湾担任中学教师,次年从溥心畲先生研习诗文。1965年进入国立故宫博物院,任副研究员。1991年江兆申先生在副院长、书画处处长位置上退休,并移居南投县埔里镇的鲤鱼潭。这时期的江先生创作力旺盛,作品质量俱佳,并且经常受邀到海内外参展与讲学。1996年5月12日,他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学术演讲会中,忽发心肌梗塞而逝。江兆申先生诗书画印兼擅,并精于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出版了许多有关论文和著作,被推崇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新典型”。
我近日有台湾之行,9月11日,继台北、新竹来到埔里。“埔里”取自原住民埔里社社名,这里环境秀美,又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热,雨量丰富、云雾多,是一个气候宜人的乡镇,有“小洛阳”称誉。埔里之所以让我感到熟悉,是因为前些年在《江兆申篆刻集》中读到“埔里”一印而留下的深刻记忆。“埔里”刻于辛未(1991),也就是江兆申先生移居埔里鲤鱼潭的这一年。在此后江先生的作品中,常可看到这方长条白文印。江兆申先生在埔里的居所名“揭涉园”,江兆申先生刻有数方“揭涉园”印章,其一边款记:“《论语·宪问》第十四‘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瑑印既成,聊为獭祭。乙亥冬孟江兆申并记。”
江兆申先生6岁“偶事雕刻”,9岁为人刻印,受到邓散木先生的称赏。他刚入故宫博物院时,蒋慰堂院长就请他刻“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细朱文印,“专为图书文献处典藏古籍钤朱者”。江兆申先生自语刻印是“儿时乐此,长遂弃去”。到了晚年,又“投老为之”。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买了一本《大风堂遗赠印辑》,其中收有江兆申先生为张大千先生所刻的印,该书介绍江兆申先生:“冲龄即好刻划,行动刀椎自随。邑人曹氏贮汉印三百余枚,一一供观摩,并赠拓本,旋又得古人印拓多种,年13,所作已有规范。大抵治印以淳穆为上,浑朴雅茂,颇得古法。”所称“邑人曹氏”,我疑指曹一尘先生,遂询问曹先生哲嗣曹迟兄,答复云:“有一年江兆申住花溪饭店,郑初民丈带我去见他,他提到我父亲送他印谱一套,还是未装订的散页。他是由采白和他舅舅方德先生带去雄村认识的。”印谱当是《一尘草堂藏古鈢印》。而住花溪饭店,应是回乡办展、拜祭祖墓的1993年。
《江兆申篆刻集》正页第一面选“江申学画”、“椒原”二印,江兆申先生跋云:“‘江申学画\’印,己卯年作于岩寺。‘椒原\’印,庚辰年作于信江之上宜桥。后并有改刀处。其时应人或自用印尚多,今汰存只此。童子雕虫篆刻,不意栖迟至老,庶乎一乐。”江兆申先生刻这两方印时,年龄分别是十四五岁,少年刻印,出入秦汉,已很老成,难能可贵。
在埔里的这一天,我们赴台一行参拜、参观了著名的中台禅寺及中台山博物馆所藏的佛教文物。中午茹素,晚宿“平云山都饭店”,这里人烟稀少,环境清幽,静夜,脑中依稀浮现椒园先生翰墨遗迹,有超然尘外之幻象。
新闻推荐
黄山市通过创建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市验收向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迈进坚实一步
本报讯 记者殷元元 实习生张妍琪报道 通过连日来认真细致的检查,10月21日,省验收组向黄山市反馈检查结果显示,黄山市顺利通过创建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市验收。这也标志着黄山市向...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