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
观瀑楼前,有一幅邓小平同志登临黄山的照片——他坚毅的目光投向峻秀的峰峦。
1979年,时年75岁的邓小平同志登上黄山。就在这一年,中国面临一次历史性转折。
他和普通人一样感受着黄山的壮美,但他对黄山、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不久便慢慢显示出来。在这之前,黄山一年的游客量只有4000多人,而今,每年进入黄山旅游的游客已突破230万人次,黄山已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黄山人永远记得1979年的7月15日,永远记得邓小平同志在观瀑楼发出的铿锵声音:“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31年后的7月15日,我们再一次追寻伟人的足迹,见证黄山的沧桑巨变,感受黄山对伟人的难忘之情。
一草一木保护有法可依
“在黄山,一草一木的保护都是有法可依的。”一位风景区管委会政治处的干部告诉记者。
为了做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黄山市和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一直坚持依法治山,对一草一木的保护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多年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实践中,黄山全面履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及安徽省《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将一切保护、管理、建设置于法律约束之下。为规范保护和开发,1982年就编制了第一轮《总体规划》,1988年经国务院同意由建设部批准实施。安徽省2002年7月决定开展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历时五年,十易其稿,200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为确保规划得到严格执行,管委会建立并实施了一整套以规划为控制依据的项目管理和审批程序,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立项;凡选址不利于保护人文古迹和自然资源的、方案设计与风景名胜景观不协调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凡在建的项目,均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黄山风景区管理规则》、《关于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发掘、打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数十个办法和规定。如今,黄山风景区规划形成了全山四层体系、山上四方报批、山下四方联审的主要特点,拥有由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地段规划、专业规划组成的科学而完整的规划体系。景区内的建设项目需要通过管委会、市政府、省住建厅和国家住建部四级层层审批,确保景区内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需要通过黄山市、黄山管委会、黄山区以及周边乡镇四方联合审查,以确保景区内外的建设能够风格统一、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保护第一
一天24小时守护着一棵古松,这在游客看来是个奇闻。
为树龄超过1300多岁高达10米的迎客松设置专门守护,是从20多年前的一场暴风雪后开始的。迎客松的一根侧枝在那场风雪后支上了支架,面对多变的气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随时对迎客松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变化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至今,一代代守松人已经记下了7000多篇日志。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严格保护黄山的遗产资源,使之永续利用,是黄山人向全人类的庄严承诺,也是黄山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多年来,黄山风景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在遗产资源保护上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
在黄山,仅“双遗产”监测,就形成了设施先进、制度完善、措施到位的13项系统工程。不仅有防火、森林病虫害、大气环境质量、污水、水质和地质灾害监测,有摩崖石刻、古建筑、古蹬道专项监测,还有旅游、建设活动、人工影响天气和社区监测。整个黄山世界遗产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适时在景区的门户网站发布,关键项目则直接反映到景区资源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进行有效调度。
山区保护,最突出的问题是火灾。黄山上世纪80年代就重点建设防火监测系统,率先组建专业防火队伍,全面实施室外禁烟制度;管委会与周边乡镇建立联防机制,加强对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景区边界线上联合营造了200多亩生物防火林带;加大投入,在全国同类景区率先建成了高山防火水网。截至2009年,黄山风景区已经实现连续30年无森林火灾。松树线虫被人们称之为“松树癌症”,景区一期投入6000万元,在名胜区外围划定了长100公里、宽4公里的防护隔离带和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体系和普查防治体系。多年来,黄山风景区未发生一起大面积难以控制的森林病虫害。古树名木是黄山的珍贵资源,尤其是被列入世界遗产的54株古树名木更是无价之宝。对这些古树名木,黄山采取建立档案、分级保护、建章立制、成立专家组等管理措施进行精心保护,确保了全山古树名木的安全。
在生态环保方面,景区首创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对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狮子峰等热点景点,实施为期2—5年不等的封闭轮休,促进植被、生态的自然恢复。今年4月1日,封闭5年之久的莲花峰向游客开放,同时天都峰实行封闭。这项保护经验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充分肯定。推行净菜净物上山措施。黄山风景区倡导“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山上需要的蔬果食品等都在山下经过处理后挑运上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经过分类后挑运下山填埋。在山外建立洗涤中心,大宗棉织品一律运送下山洗涤。实现污水统一管理目标。2003年,采用点、片结合的方法,对全山的污水处理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开创了我国山岳型景区污水统一管理的先河,新华社称“此举为国内景区破解污水治理的典范”。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温泉、天海、玉屏三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并运用了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使景区污水处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保护新科技的展示区
在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里,突起的石柱上有一棵花一样的古松,人们把它称作“梦笔生花”。然而,因为衰老,梦笔松在上世纪80年代自然死亡。
为了保留这个景观,8年前,黄山的园林部门决定在原址移植一棵活松。2004年3月,27位植物专家用了8个小时终于将一棵与梦笔松十分相像的松树,成功地移植到44.4米高的岩石柱上。就像守护着迎客松一样,移植的梦笔松也有了专门人员细心呵护。
有人如是评价:梦笔生花的复生是世人的一次顿悟。因为,无论是梦笔生花,还是巍巍黄山,它们美的价值正在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自然之美。
“梦笔生花”的复生缘自于黄山风景区注重对科技的创新。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不断加强与国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乃至国际遗产保护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创新保护科技,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依靠科技的力量超越自我,依靠科技的力量引领潮流,使黄山成为遗产保护新科技、新材料的“试验田”和“展示区”——
总长12656米高山防火水网的建成,基本实现了核心景区主要景点和游道的全覆盖,既能够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喷水灭火,又能够在干旱季节抗旱保绿、滋润植被、降低火险等级;
“梦笔生花”景观的恢复,维护了黄山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在脆弱生态条件下恢复和保护植被,尤其是恢复和保护珍稀古树景观创造了成功的范例,是国内自然景观保护和古树移植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同类区域景观恢复和古树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意义;
去年,黄山在全国风景区名胜区中率先建设雷电预警防范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点布置的方案对雷电进行拦截,主要避雷设施由法国生产商依据黄山特点专门量身定做,所采用的都是国内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警防雷范围将覆盖核心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和游道;
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建成,实现了景区管理信息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服务人性化。今年3月份,黄山风景区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评为全国风景区名胜区数字化建设示范基地。下一步,景区还将启动新一轮数字景区建设规划,以建设“智慧景区”为目标,重点抓好视频监控三期以及旅游服务导览(RFID)等系统建设,不断推进黄山数字化建设水平……
黄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桂冠的风景名胜区,黄山人谨记小平同志嘱托,恪守“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信念。遗产的有效保护也为黄山增添了特殊的魅力,成为黄山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梅利娜·迈尔库里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安全山”、“卫生山”、“文明山”称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示范基地、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旅游目的地管理大奖。31年后,黄山用一系列荣誉告慰小平同志。
·李学军 汪海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22日下午,全市上半年金融形势分析会在屯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了今年上半年金融行业运行情况,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副市长傅绪琏出席会议并讲话。傅绪...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