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外游人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屯溪老街,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提升改造,品牌价值初步显现,如今,中外游人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古韵犹存的古朴、文明、诚信的徽商境界。作为黄山市委市政府2009年“十大工程”之一——老街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也凝聚着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心血和智慧。
屯溪老街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距今已有590多年了。街长823米,宽5—7米,由1条正街、3条横街、18条小巷组成,也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建筑风格步行商业街,被誉为 “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1997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老街商家众多,几年前,广告牌和遮阳篷等侵占了本就不宽的街道两侧的石板道,再加上老街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观瞻和游客观光。部分徽派建筑破损,新的建筑风格混乱。人行道石板也破损严重,损害了古朴风貌。电线电缆老化杂乱无章,影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老街的现状牵动着政协委员们的心,他们针对屯溪老街的发展和保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数十条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投入几千万资金,对老街部分新建筑外立面进行徽派改造,修缮破损古建筑、进行了室外强线入地、室内电改、马路路面改造、“三小改造”、统一制作“遮阳棚”卷闸门改木板门等系列工程,基础设施的改善、管理秩序的规范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成为安徽省十大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2009年老街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十大工程”之一,根据屯溪老街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工作计划,屯溪区将通过2009年、2010年的整治、引导,在着力恢复老街原有古风、古貌、古韵的同时,使主街及三条横街的经营业态逐步趋于合理,三条横街建成风格迥异的特色街区,在一马路打造以古玩交易为主的古玩特色街区,在二马路打造以酒吧、咖啡吧为主的现代休闲娱乐街区,在三马路打造以旅店、风味小吃为主的文化体验街区。
保护 老街不“老”了?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屯溪老街的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民革屯溪总支早在2005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认为,老街的保护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环境的协调保护,要求树立以老街为核心的老城区概念,并以此为理念,逐步恢复老城区的轮廓和风貌,为屯溪老街的旅游发展拓宽空间。第二层面是老街背后的保护。老街背后和18条小巷情况是:由于缺乏资金进行整修,房屋大都破烂,不少房屋还是危房,住在那里的居民多数为年纪偏大或困难群众,加上各种城市的配套设施不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出路只有开发利用老街背后的旅游资源,迁出困难住户,整治环境,消除隐患。第三个层面是老街的核心区的保护。生活在屯溪的人,经常和老街见面,不能明显感觉出老街的天天变化,如果离开屯溪一段时间,再回屯溪就会发现老街变“新”了。 800多米长的屯溪老街的原貌,北依青山,南临绿水;徽派建筑的民居,传统的老字号商业店铺一家接一家;江南韵味的石板路面,小巷深深,民风古朴……。然而老街的两侧改修店铺用的是钢筋、水泥等新材料,传统的店面木排门全改成了金属卷闸门,店铺装潢花里胡哨,失去了原汁原味。街路上的石板一块接着一块破裂,整条街被现代的商业气息笼罩,徽文化的内涵在消退。人们在说:老街在一天天变新,石板路在一天天破败,老街不“老”了。
“屯溪老街如今汇聚了各地的商人,一眼望去,商铺满目,老街的古朴风韵依稀难见,渊源流长的徽文化在这里已被现代商业化气息稀释冲淡。老街正在快速地‘返老还童\’成为‘新街\’。中外游客却是因其历史文化久远慕名而来,穿越时空隧道,体验明清徽州商业社会的风情与繁华,并非只来购物。 ”在今年的区政协会议上,农工屯溪区总支建议恢复老街古色古香的原生态。在老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属粉墙黛瓦的马头墙,马头墙作为徽派建筑风格的标志闻名中外,它的素雅、朴实、古色古香一直深深吸引着游客。因此,应保护街区的历史建筑,禁止非法拆除任何特色建筑,进行房屋、设施整修和功能配置调整时,外观必须修旧如旧,保持原状,禁止过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和装潢施工进入老街店面;老街东西延伸段内不得建设风貌与老街功能、性质不相协调的设施,确需改建、新建的建筑物,其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应当与相邻部位的风貌相一致,充分考虑到老街的整体建筑和谐。
开发 老街背后的文章
“老街”是屯溪人的一块宝藏和品牌。如何把屯溪老街建成真正的旅游名胜地,使之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民革屯溪总支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在800多米长的老街背后建立三个“广场”、一个“水场”的设想。
第一个是“名人、古居民广场”。屯溪的人文景观及古居民分散在居民居住区。既不利于管理保护,又不便于游人参观。 2003年戴震纪念馆迁至老街,如果再把程大位故居、程氏三宅及其他的名人故居或古民宅和戴震纪念馆、屯溪博物馆整合在一起,在老街的背后就可开辟出屯溪的“名人、古居民广场”。这样,既可产出集聚效益,又可保护好名人的故居。
第二个在老街背后建“徽州特色产品展示广场”。通过这个广场,把徽墨、徽雕、歙砚等的精品和制作的技法向游人展示;把新安画派、新安医药的成果,技艺向游人展示;把徽州民间传统的工艺品和技术向游人展示。开辟黄山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批零场所,让游人观光,购买。游人还可以参与其中的制作表演,当场观摩订购纪念品。这样整条老街是个大前店,广场就是大后坊。
第三个在老街背后建“民俗、风味广场”。广场中有茶楼,酒肆、排档、歌舞场等,游人在这里驻足休息。他们或品尝正宗的徽菜和当地风味小吃;或观看茶艺、茶道、品茗黄山的高山茶水;或听听徽剧、看看民俗表演。游客们自得其乐,怡然自在,流连忘返。
第四建一个“水场”。把滨江西路的一段路面高架起来,恢复一段河街。
“目前老街旅游纪念品种类较少、文化内涵低,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屯溪和徽文化特色,缺乏吸引力。搞好老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升级,把老街文化旅游产业做精做细,才能不断壮大老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促进老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在今年初的屯溪区政协会议上,王迎春委员建议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戴震、程大位珠算、程氏三宅等徽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旅游纪念品种。区文化局积极协助提供相关资料。在产品设计上既要精、巧、美、奇,又要突出徽文化特色,体现徽文化内涵,如利用戴震像和各种形制的小算盘设计各种生活小用品等。同时,区房管局与市房管局对接,利用老街房管局的公房,设立并恢复“前店后坊”式的非遗产品生产销售商店,展示和经营竹编、竹雕、漆器、根雕等非遗产品,壮大产品规模,提升老街文化魅力。
管理“看得见”与“管得了”
“为实现屯溪老街保护上水平、发展上台阶,建议市政府、屯溪区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以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思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立新的协调可持续的屯溪老街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屯溪老街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创屯溪老街保护与发展的新局面。 ”屯溪区政协委员方鹤影、郑寒建议。
他们认为,多年来,由于管理体制上“责、权、利”不统一,致使屯溪老街陷入“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怪圈,管理与保护,基本上出于以消防安全和文明创建为主要内容的消极被动的初级水平:经营与发展尚未破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与旅游收入不相匹配。据有关方面统计,老街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70余万之多,政府取得的旅游收入却是微乎其微;二是保护力度与文化价值不相匹配。屯溪老街是古代徽商重要发祥地,是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综合保护管理试点单位,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老街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尤其是整体明清风貌极具特色,保护上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等多种问题;三是内在动力与发展需要不相匹配。在全球旅游业迅速增长的趋势下,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很大,但由于缺乏市场主体,动力机制很难产生作用。他们建议市政府将屯溪老街的产权划给屯溪区,建立融管理与经营、保护与发展于一体的“屯溪老街保护发展工作委员会”。
本报记者毛学农
屯溪老街焕发着勃勃生机。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一湖太平水,黄山添妩媚,几回见你几回醉,别提有多美……”,从城区小学到乡村中学,从音乐课的课堂到集会的操场,从课间活动的广播喇叭到形式多样的演唱现场,歌曲《一湖太平水》的激情旋律,在黄山...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