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饺子皮,放上馅料,手指一夹,再折出花边,5秒钟的瞬间,寿县张李乡油坊村贫困户何小红便包好一个月牙水饺。从开始的生疏到如今的熟练,她在饺子工厂每天的收入已有130元。在“凤还巢”的饺子工厂里,32名贫困群众不仅没有风吹日晒,还学了门手艺,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
8月21日,记者走进油坊村,在这个淮南市寿县最偏远的乡村里,感受“劳模扶贫”带来的喜人变化。
油坊村位于寿县张李乡最西部,滨临淠河,与霍邱县隔河相望,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667人,人均不足五分耕地,发展的需求极为迫切。
2018年,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主动请缨,到张李乡参加扶贫。12月,他又主动要求兼任油坊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大伙脱贫致富。2019年3月,张李淠河湾劳模扶贫基地建设启动,开始迸发勃勃生机。
跟着劳模去扶贫,是安徽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扶贫活动。在油坊村,陈多田发挥劳模优势,发动身边的全国劳模和企业家资源,集众智汇众力,让产业扶贫成为劳模扶贫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写出“土、沙、水、林”四篇“生金”文章,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链的形成,更是脱贫致富的希望。
“跟着劳模来扶贫,咱们有信心!”2019年,淮南市瑞翊鑫隆蔬菜公司和寿县士银蔬菜种植合作社入驻油坊村蔬菜种植基地,建成5个全省一流的冬暖大棚,种植西红柿、西兰花、甜瓜。合作社负责人李杰告诉记者,我们让“土生金”,不仅带动32名贫困群众就业,也让村集体收入增加4.8万元。
利用张李淠河湾的沙地资源,油坊村的花卉产业也是日益红火,53个鲜花大棚里,向日葵、非洲菊、满天星等各种鲜花,销往上海市场。一曲“沙生金”,让贫困户孟庆兰成为首批受益者,每月收入稳定在1800元。如今,花卉基地已解决16名贫困群众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6.6万元。
“扶贫就要有焦裕禄的心,刘兰芳的嘴,店小二的腿!”陈多田坦言,利用劳模资源,村里将在苏州创业的企业家招回家乡,成立了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解决就业180人,带动32名贫困群众就业。
今年5月28日,55岁的贫困户黄光兰成为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家有瘫痪了18年的丈夫、93岁的母亲、87岁的婆婆、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家庭的重担曾让她举步维艰。如今,每天100元的工资,让她重新焕发出生活的希望。
水里的饺子,贫困户的希望!陈多田对“水生金”产业信心满满:“在蔬菜种植基地里,一片无公害蔬菜园正在建设,未来将与‘饺子工厂’实现5分钟食品加工圈,缓解企业1天3000斤蔬菜的需求。”
阳光下,贫困户韩先兵一边为瓜蒌种植基地搭架,一边修整瓜藤,每月1500元的稳定收入,让他生活无忧。在这片260亩的瓜蒌基地里,“林下生金”产业日渐红火,3家合作社入驻,瓜蒌籽、瓜蒌藤下土鸡、林下寿州白鹅通过电商,远销省内各城市和苏浙沪地区,带动了12名贫困户稳定增收。
两年来,先后有36位全国劳模、98位省市劳模、企业家来到油坊村,积极参加“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效益的倍增,更是乡村振兴人才的回归和发展活力的迸发。
张李淠河湾劳模扶贫基地建设一年来,共投入3000万元发展产业,随着一个个扶贫产业的壮大,一批跑市场、做运销的农村小能人、小经纪人也在不断涌现,油坊村的村集体经济也从2018年的13万元,达到如今的66.2万元,300人在家门口便实现了就业,贫困群众的眼神也是越来越明亮……
新闻推荐
近一时期,面对严峻的淮河汛情,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对口各县区开展防汛巡堤查险工作。市公安局...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