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柏 松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罪犯,却没有在监狱里服刑;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却在接受着社区矫正。在寿县,社区矫正人员正在从“心”改变,回归社会。
近年来,寿县积极探索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新模式,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入手,按照 “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帮扶救助”的要求,在对社区矫正人群监管的同时,掀起了一股浓厚的人性关怀。
“七个及时”探索工作新思路
社区矫正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的需求,而且具备了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自2007年11月份矫正工作开始试点以后,寿县对矫正工作现状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七个及时”管理新入矫人员:
及时造册登记建档,建立健全新入矫人员的档案信息资料;及时进行入矫教育,对新入矫人员,报到当天即发给《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手册和“矫正对象须知”等材料,让其初步了解社区矫正期间必须遵守的法律制度和矫正纪律;及时建立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在司法所公开进行矫正开始宣告,让矫正对象知晓矫正期限、应当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
及时会同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根据新入矫人员的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生活环境等综合评估情况,制定拟采用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的措施;及时与政法各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及时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动态,依托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系统掌握服刑人员动态,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时刻监测矫正人员位置,在各司法所安装同步录音录像探头,监督司法所落实管理制度。
创新做好教育、管理和转化
结合特殊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寿县不断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治。
通过“学雷锋”服务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打扫巷道、清除野草、捡拾“白色垃圾”和烟头、清除墙上的“牛皮癣”,弘扬雷锋精神,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道德意识;通过“缅怀先烈,重塑人生”教育学习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观烈士故居,学习先烈的革命事迹,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传唱爱国主义歌曲,观看爱国教育纪录片,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社区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动力;开展公益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自愿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有助于社区矫正对象充分认识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义和责任。
多方资源突出人性化管理
用心塑造阳光心理,用爱重启生命之帆。寿县的社区矫正既体现了“宽严相济”和“给出路”刑事政策的优越性,也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心理矫治室,寿县委托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区服刑人员心理帮扶工作;为符合就学、就业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完成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等方面提供服务,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集中免费体检、上门进行义诊……寿县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爱心诊疗活动,并帮助满足低保的社区服刑人员申报低保。对生活贫困、患有重大疾病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开展“黄丝带帮教助学行动”,建立起“物质帮困、精神济困、育人解困”的长效帮扶助学机制……一项项用心之举温暖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
矫正一人,感动一家,稳定一片,寿县在社区矫正工作上的积极有效作为,不仅温暖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新闻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淮南市寿县在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古城内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生产总...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