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了慢性肾功能不全,作了肾移植以后每天都要吃抗排斥药物,现在享受‘351’\‘180’政策,一年下来花了不到两千块钱,真的要感谢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啊!”春节过后,记者来到寿县迎河镇采访时,居民赵忠翔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诉说惠民政策的好处。
“在农村,因病仍然是最难攻克的‘致贫堡垒’,而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看不好病则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我们健康脱贫工作的重点。”迎河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团队接触的是最底层的患者,深知农村健康脱贫的“病根”在哪。把准脉搏,开出良方,也就为扎实做好健康脱贫工作,除病根、拔穷根迈出最为坚实的一步。
壮大毛细血管,不出门能看上病
“一个月来看我一次,每次都把药送到家里来,比亲人都贴心。”高树珍老人今年70岁,患有糖尿病多年并发多器官损害。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到老人家为她诊疗,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还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镇里成立了医疗服务团队,到各村为签约贫困户进行集中健康脱贫政策宣讲及履约,6728位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完成率100%。其中有偿签约包4743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71%,基础包1985人占全部贫困人口29%,履约按序时进度完成。”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贫困人口建立规范的一户一档居民健康档案,随时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同时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减少疾病的发生。
打通结算血栓,少花钱能看得起病
李国文是迎河镇朱祠村贫困户,2018年多次因克罗恩病住院。他告诉记者:“我们家比较贫困,以前每次住院都要先交押金,现在每次住院都是直接住进去,医院说贫困户不用交住院押金,直接出院就结算清楚了,非常方便。”
为了让贫困人口“好看病”“看好病”,就医“零负担”,迎河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为保障对象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就医等候时间,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就医报销多头跑的问题。
与此同时,迎河镇打通慢性病办理“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惠及贫困人口,采取村干、包保责任人、村室人员多措并举代办慢性病证,在村卫生室设立了慢性病证、医保报销代办点,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增加了获得感。
注入活血细胞,家门口能看得好病
“我活了60多岁,第一次享受到市里的专家来到家里为我看病的待遇,还为我制定治病的计划和方案,我的病能得到这么好的治疗,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啊……”迎河镇常圩村65岁的村民卞修家高兴地说。贫困户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整个诊疗过程,而看病的医生是市、县各个领域的专家,在迎河镇,“医共体”让这个“美梦”已经成真。
迎河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介绍,专家下沉到基层后,能够及时帮助患者发现重症,并及时转诊治疗。对于基层医院而言,以往由于大医院资源紧张,加上缺乏行政协调,要“上转”患者基本只能靠医生通过与相熟的专家联系,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就诊。建立医共体后,患者转诊将会流程化、规范化,更加顺畅。
“说到医共体、健康脱贫这些概念,老百姓未必都清楚具体含义,但他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是,看病少花钱了,家门口就有专家门诊,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这样一来,‘医共体’的效果就达到了。”迎河镇党委书记李景练表示,“医共体”和一揽子健康脱贫政策的深入实践,不仅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省事、省力、省钱的同质化医疗服务,少花钱能看的上病,少跑路能看的好病,这为基层群众,特别是为攻克“因病致贫堡垒”注入了强有力的“活血细胞”。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只要3000元,就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帮助学员通过科目一或科目四考试,寿县一教练因驾考作弊受到刑事处罚。1月25日,寿县人...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