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严 摄影报道
近年来,在记者的采访经历中,总是能听到或是看到一些致富带头人迎难而上,带着乡亲脱贫的桩桩实事。日前,记者在寿县牌坊村就采访了这么一位带领乡邻脱贫奔小康的引路人。
牌坊村是寿县较偏远的边界贫困村,离市区100多公里,全村5000多人口,人均耕地一亩余,由于产业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农业收入。村里有近百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00多人,扶贫专干一个人要对口帮扶多户贫困户。
近日,在寿县牌坊村,当天气温直逼40℃,太阳炙烤着大地,树上的蝉拼命发出嘶哑的叫声。贫困户陈士贵和赵守连正在一片稻田中间搭建的棚子里照看几千只小鸭子,时不时喂点水、投点食,正是这份工作让他们脱了贫,所以两人忘却了天气的炎热。
61岁的陈士贵和70岁的赵守连是村里的贫困五保户,早年分别因为左腿和左胳膊丧失了劳动能力,不能干重体力活也就无人雇佣,多年来两人生活贫困,赵守连目前的住房还是村里开展扶贫攻坚后给解决的,而陈士贵和赵守连眼下的雇主就是他们的对口帮扶专干李光兆。
当天在牌坊村村委会,他人向记者介绍李光兆时,都说他不仅是村里的扶贫专干,还是产业发展带头人。1988年出生的李光兆是典型的80后,年轻、头脑灵活,在2016年9月成为扶贫专干前,一直在矿上担任技术员。担任扶贫专干后,他要对口扶贫30多户贫困户,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这些贫困户的基本特征,如何能够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成为了他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发展一些对农民来说有优势的产业,比如说种稻、养鸭子。于是,他承包了村里流转的200亩地,购买了优良的稻苗栽种了水稻,又从宿迁购买了4000只麻鸭苗,准备在稻田里养小龙虾和麻鸭,发展无公害生态养殖,并希望能将产业发展大,带动农户一起脱贫。
养殖需要人手,考虑到养鸭子这活不累,一般人都能胜任,他便雇佣了自己的对口帮扶对象:陈士贵和赵守连。
当天,在李光兆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承包的稻田旁,只见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稻田被一圈水系隔在中间,许多小鸭子在水里游着,稻田旁则搭建了一处大概几十平方米的棚子,陈士贵和赵守连正在棚子里给鸭子喂食、喂水,两人在这里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两人来到鸭棚喂养鸭子,中午轮流回去吃饭,然后一直待到傍晚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虽然天气炎热,两人却不觉得辛苦,他们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能有1200元的收入,相对于以前没人雇佣的日子来说,简直是太好了。
在稻田周边,记者还看到这里有人种植了百亩藕田,正值花开期,白色、粉色的荷花摇曳在一片一片的绿色荷叶中,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李光兆说,藕田是别人承包的,为了尝试多元化的种养道路,在藕田里他投放了泥鳅苗进行养殖。
李光兆告诉记者,由于受到资金等多种因素限制,目前的种养规模比较小,目前他正在申请贷款,贷款下来就能再扩大种养规模,以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图:陈士贵和赵守连正在照看小鸭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银昌7月26日是一个高温酷暑的天气,气温高达40度,今年拟脱贫的贫困户陶善全唱着歌来到板桥肖严湖,沿着5公里的河道,给他的300只皖西大白鹅喂草,他和工人一起将一筐杂草投放到水面中,这是他每...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