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北调工程将在今年全面建成,保障蚌埠、宿州、淮北三市工业和城市用水;引江济淮有望今年动工,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内将骨干工程全面建成……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接受记者采访,透露了一系列“水利安徽”建设的大动作。
[工程项目]
淮水北调今年有望全面建成通水
作为目前全省最大的跨区域调水工程,淮水北调工程一直备受关注。今年2月1日,淮水北调干线工程成功实现试通水。
据悉,淮水北调项目全长268公里,连接蚌埠、宿州、淮北3市。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大约可提供3亿立方米的优质安全水,大大满足沿线城市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需要。“淮水北调总投资13亿多,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11亿的投资。”纪冰告诉记者,目前,剩余工程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有望在今年全面建成通水。
就在淮水北调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引江济淮工程也有了最新进展。“引江济淮工程调水长度达1300公里,调水的总量近期为30亿立方米,远期40亿立方米。”纪冰介绍。
好消息在于,今年该工程有望全面开工,“十三五”期间骨干工程全面建成,“从长江的安庆枞阳闸开始,到淮河流域寿县瓦埠河的东淝闸,干线长度200多公里。”
纪冰介绍,今年安徽还将加强长江干支流治理,全面完成青弋江分洪道项目,推进滁河治理、水阳江下游当涂段防洪治理、长江崩岸急治理工程。
[生态水利]
水环境优美乡村试点今年完成验收
纪冰告诉记者,安徽一直聚焦生态水利,着力构建完善水生态保护体系。
“十二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2000平方公里。实施水系连通、湿地保护及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建立水功能区监测、评价、通报制度,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考核指标达标率73.8%。同时,统筹涉水生态建设,实施16个国家级、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28个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试点。“目前,已经验收7个。2016年,将全面完成验收。”纪冰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环境优美乡村试点建设。
此外,记者了解到,安徽将在2016年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省、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严格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实施“十三五”节水规划。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建立地下水分区管理和保护制度。
相关链接
吸引社会资本 参与水利运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纪冰还带来了不少建议,其中一个就是希望能拓宽水利运营的融资渠道。
据悉,目前,水利投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财政资金投入、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本三类。研究表明,全部投资中公共财政投入发挥了主渠道作用,约占八成;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相对薄弱,约占两成。然而,在财政收入增速趋缓,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新常态下,公共财政持续加大水利投入比较困难。
在纪冰看来,要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必须在发挥公共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加快研究出台相关引导扶持政策措施,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
在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方面,纪冰建议,严格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资源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各项基金、资金和税费;设立引导扶持水利政府投资基金,稳定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来源。同时,对经济发展欠发达和扶贫重点地区,要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投资比例,并通过地方债券等减轻市县配套资金压力。
纪冰希望能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其中,对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对有供水、发电等经济效益但短期收益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的准经营性项目,政府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加以引导。
同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工程项目及其已征用土地的二次开发运营,合理分享土地开发增值等,完善水价、电价等价格形成机制,确保项目的合理盈利水平。
对最终投资支出需要财政兜底的纯公益性水利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购买内容合理定价,或由政府授权,对本工程已征土地合理二次开发利用和资源特许经营等方式,以保障投资回报盈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本报记者 黎静 谷薇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一座古墓重见天日,16件沉睡了两千余年的文物完好无损出土。昨日记者从合肥站获悉,6月25日下午,在寿县古城的商合杭高铁施工工地,考古人员已清理完这座西...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