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二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总结评估工作,此举标志着淮南市第二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完美收官。
今年是淮南市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第十一个年头。十年来,市人社局从高校毕业生的公开招募、培训到岗、日常服务、考核考评等环节入手,多措并举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截至目前,淮南市共19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为民服务和奉献精神,促进了淮南市农村基层教育、卫生、农业、水利、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进程。
目前,淮南市在岗服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41名,分布全市27个乡镇基层岗位,他们在两年的基层工作中争做坚定跟党走的骨干,爱国报国的骨干,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骨干,发挥先锋作用的骨干。不仅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更为服务地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用人单位满意度10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淮南市“三支一扶”队伍加入了新成员——寿县的9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不仅壮大了淮南市“三支一扶”队伍,更扩大了“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基层的领域。
市人社局还积极鼓励支持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自主创业,将其纳入“青年创业计划”,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和创业指导服务。每年为服务期满大学生落实就业安置工作,就业率100%;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定向招考比例不低于10%;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中笔试每科成绩各加2分;新春慰问活动暖心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生活补贴等专项经费逐年提高,目前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淮南市“三支一扶”整体工作满意度100%。
(本报通讯员 吴科娟子 本报记者 鲁 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 鹏 淮南市是一个传统的老工矿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社区、街区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淮南市仍有部分老旧的危楼存在,甚至还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房屋至今仍然...
寿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