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孙叔敖的贤士。曾任楚国丞相(令尹),其间官职虽三起三落、几上几下,但他始终不改志在国家和造福百姓的信念。
孙叔敖自幼心地善良,做事常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而多为别人着想。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条两头蛇,由于当地有“人见两头蛇,马上见阎王”的传说,所以他心里十分害怕,打算赶快逃掉。但他又想,自己已经“见”了两头蛇,反正是要死的人了,何不趁此时机把蛇打死,免得别人看到它再遭殃。于是,他找来一块石头,把这条两头蛇砸死了,还到路边草丛中挖坑,把蛇埋得深深的,再不会被人看见。
长大以后,孙叔敖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优良的品德,便被楚国丞相虞丘推荐给楚庄王,代替自己做了楚国的丞相。上任之日百官祝贺,多是奉承阿谀之词。其中,独有一位老者对他作了一番教导:身得富贵如骄傲蛮横,百姓会反对你;职位很高如独断专行,朝庭会厌恶你;奉禄很多如贪心不足,祸患便会来到。所以,你应该做到“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取”。孙叔敖此时虽官居极品,却能十分诚恳、虚心接受善者之言,当众向这位老者拜谢不已。
孙叔敖执政期间,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期间,他组织几十万人,花数年时间,在安徽省寿县修建的一处巨大的水库(芍陂),十分成功,既防止了那里的水灾,又灌溉了百万亩农田,对楚国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作用。而孙叔敖虽经手数百万钱粮却做到一尘不染,被朝野一致公认是一项“清廉”、“德政”工程。
不计个人得失,不畏仕途升沉,抵制伤国害民的任何人和任何事,是孙叔敖终生志在国家、造福百姓的一贯作风。即使是君王做的事,只要不利国计民生,他也敢闻之则谏,并坚持到错误得到纠正。有一次,楚庄王认为现行于世的钱币太小,便随意下令换成大钱,结果由于不便交易和携带,“百姓不使,皆去其业”,严重影响了市场经营。集市官员反映到孙叔敖那里,孙便上朝申述小钱换大钱的危害与弊端,反复说服楚庄王下令恢复了旧币,使市场交易和百业生活又重新兴旺起来。
正是由于孙权敖常常直言谏事,面折庭争,故被三次去官,又三次重新启用;而他始终本着“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的平常心态,行为做事始终谦恭谨慎;“三相楚而心愈卑,禄益厚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礼愈恭”,真是一位任劳任怨的贤相良臣。
(作者系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闻推荐
王宏在调研淮南市信访工作时要求 强化新举措 健全新机制 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本报讯 1月7日下午,市长王宏前往市信访局调研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在听取市信访工作汇报后,王宏指出,2015年全市信访系统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为抓手,做...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