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腰庄古城附近出土的战国—汉代青铜壶
钜阳城地望所在,早期文献缺载,直到清代的文献方志中,才开始有论者试探性推定钜阳城的位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楚都邑考》:“钜阳,注:或曰江南颍州西北40里细阳城,即古之钜阳。”又同书凤阳府颍州“细阳城”条:“在州西北40里,或曰战国时楚考烈王迁钜阳,即此钜阳城,后讹为细阳城,汉置细阳县,属汝南郡。”《道光阜阳县志》古迹“钜阳”条同其说。这个说法将汉代的细阳县邑与楚钜阳城联系在一起,认为两者名称上有衍变关系。在史缺无征的情况下,此类推测或可为钜阳城地望的探索提供一条线索。
据《汉书?地理志》载,细阳因城居细水之阳而得名。据《水经?颍水注》细水条载:颍水向东南流,在故城北有细水注入……细水向东流,经过新阳县故城北。又向东南流,经过宋县故城北……细水又向南流,经过细阳县境内……细水又向东南流,水聚积为陂塘,叫作“次塘”……细水又向东南流,经过细阳县故城南……细水又向东南流,向西南方向曲折注入颍水。古细水之次塘以灌溉农田著称,后世遂将细水更名茨水。
上引《水经注》记载的汉细阳县故城遗址,在今太和境原墙集一带的细水东北岸,约略与唐代百尺镇、宋之万寿县的地望吻合。此说在清代以来史家著述中颇为流行,如《读史方舆纪要》颍州“太和”条记载:太和在颍州西北90里,是汉汝南郡细阳县所在地,后归属汝阴县地。宋开宝年间从县境又分置出万寿县,以万寿乡为名,宣和年间改为泰和县。《大清一统志》颍州府“太和”条记载:太和在战国时是魏国的
新闻推荐
聚群智群力同绘宏伟蓝图 吐真知灼见共商发展大计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 沈强王宏李忠王崧等与委员们亲切交流
本报讯 1月27日上午,市政协委员分作5个联组,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有关工作报告,展开认真热烈的讨论。中共淮南市委书记沈强、市长王宏、市政协主席李忠...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