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立后,包括谯楼在内的安徽布政使司,被习惯的称为“旧藩署”或“旧藩司”(藩司是清代对布政使司的另一种称呼)。民国三年(1914)这里改为民国安徽财政厅署,民国十年,省长聂宪藩以“图书馆为全省文化枢纽,非适中地点不足以壮观瞻,遂令以旧藩署正中新盖楼房及天柱阁花园等处”划为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址,财政厅则搬到了旧臬司(清代按察使司,今吴越街)。从1921至1937年的17年间,安徽省立图书馆都在安庆城内这一中心地点办馆,铸就了民国安徽省图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的馆舍,正屋前后一连四进。第一进中间为图书馆正门,门内一碑当庭,碑书“图书馆”三篆字,为方丹石先生所书。第一进是新式的楼房,楼下设有传达室、发券处、行政展览室等,楼上五大间曾作为“历史文化陈列室”使用过两年(1933年11月至1935年底),展出安徽各地出土的一些文物、清代文武朝服、魏晋隋唐古俑、精抄精椠善本图书、姚姬传(姚鼐)黄竹瑞手写稿本、梵文藏经、清代应制用具、试卷诰命各种文化资料,以及金玉石器影片、古代建筑雕刻壁画等照片、本省先贤遗像等。
第二进为紫薇堂,乃是安徽布政使司内原有大堂,创于元代,同治七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重修,此时已改其中堂为会客室,室内遍悬中外古今伟人照片,照片下附以各伟人传略。紫薇堂之东厢辟为儿童阅览室,内有座位八十个;西厢改为中学生阅览室,是中等学生阅览图书及教员参考的地方,四壁挂着名人书画。
第三进原为布政使司旧屋五大间,三十年代初,依其材料改建为楼房,且保留了二、三进之间的天井。改建后的第三进东为普通阅览室,门上书写着“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十字篆书,其内有普通书库,楼上下各一间;西为杂志阅览室,其内挂有陶行知先生所书横幅“书呆子莫来馆”,颇含深意,内为杂志书库,楼上下各一间。第三进后又有一大天井,东厢辟为办公室。
第四进是藏书楼,上下各有五大间,除了珍藏善本书籍外,还庋藏有周秦汉魏碑帖以及舆图、字画。此楼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前省长聂宪藩拟建为省长公署之用,建成后未用而拨予省立图书馆使用,因此该建筑甚好,至到今天这座将近一个世纪的老建筑依然矗立于安庆一中校园内,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全有资格申报省保,甚至国保。
在二、三进之间以及三、四进之间,各有一条甬道可通往西边的敬义斋(为原布政使司内的花厅),这里就是著名的寿县楚王墓出土古物陈列室了,1936年1月在这里成立历史博物部,堪称安徽省博物馆之始。如今这七百余件寿县楚王墓文物,历经辗转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最初安徽省立图书馆的藏书,是以接收清末敬敷书院、高等学堂以及前清各衙署移存书籍为大宗。之后通过添购、接受捐赠和交换等各种方式增加了大批图书。有资料统计1935年7月安徽省立图书馆有中日文图书15263种,74105册;西文书397种、册;儿童读物1385种,3785册;合订本杂志1506种,4759册;合订本报纸50种,721册;共计17657种,94515册。这样的藏书规模在当时条件下已实为不易。
新闻推荐
【出行】本刊记者了解到,芜湖市旅游市场上没有专门前往安丰塘旅游的线路。上述作者的自驾线路:芜湖——芜合高速—沪陕高速—蚌合高速—滁新高速—寿县—安丰塘镇。全程28...
寿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