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黄色、白色的菊花竞相怒放,一丛丛美丽的菊花迎风轻舞,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记者在田家庵区史院乡联湖村菊花基地采访时看到的场景。目前,联湖村菊花基地已达千亩,广泛吸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菊花也成为联湖村的“致富花”。
“种菊花不难,浇水、施肥、拔草等也很容易,比我们干农活轻松多了。”年逾古稀的联湖村村民尹学松和老伴两个人生活,农闲在家待不住,又在菊花基地找了栽种菊花的工作。“没什么大的体力活,就当锻炼了,还可以有收入,我已经很满意啦。”尹学松说,在菊花基地附近几个村庄,像他一样想找点事情做的老人不少。“我们农忙的时候聘用农村的大爷大妈来帮忙种植,费用一天一结,人均费用100元一天,最忙的时候一天雇佣230人。主要负责栽花、浇水、施肥、打药、除草等一系列栽种、养护工作。”菊花基地负责人卢广山告诉记者。
“自从项目落地开始,我们做了不少基建工作,修路、修渠,通过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一条龙拓宽菊花产业发展。今年天不遂人愿,遇到了洪涝灾害,基地大面积受灾两次,损失比较重。”卢广山话语中难掩心痛。据了解,基地今年先后2次受灾,受灾面积500亩以上,再翻土重新栽种后又遭受二次汛情,估算损失几百万元。作为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卢广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来年,将继续投入菊花产业发展,争取挽回今年的损失,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这个菊花基地项目今年2月开始筹备,3月落地,是区里的招商引资项目,土地流转费用大概700元每亩,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联湖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田家庵区史院乡党委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压舱石”,高度重视,持续推进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积极打造联湖村菊花产业基地,大力扶持菊花种植产业,实现了党建和农业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7月入汛以后,联湖村菊花基地受灾后,史院乡党委迅即反映,召开防汛救灾紧急会议,部署联湖村菊花基地防汛救灾工作,迅速启动排涝措施,尽全力将菊花基地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个菊花基地是我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城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个亮点,流转的土地进行菊花种植的同时,又聘用了本乡的农民、贫困户等进行栽种和采摘等活计,多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史院乡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夏洪涝灾害发生后,乡村两级干部坚守在一线,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自救,在受损地块种上了几百亩冬小麦,全力以赴把损失降到最低,争取挽回部分经济损失。
“企业有需求,党组织就出手;企业有困难,党组织就帮扶。这给我们种植户很大的信心,今年还将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基地规模,吸收更多劳动力,帮助联湖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卢广山介绍,目前史院乡联湖村菊花基地共1060亩,在不受灾的情况下,每年能实现700万元产值,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4万元的收益,村人均收入在17240元左右,可解决2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后续企业将继续加大投资,扩大菊花基地规模,充分利用联湖村各项资源,让菊花产业在此落地生根。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5日,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林率考核组,对淮南市人防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进行检验评估。副市长汤传...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