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作面一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黄陵矿业2×300MW电厂鸟瞰图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海清现场为徒弟“答疑解惑”一切不可想象,终将化为寻常。在商业领域,市场是最大的事实,2019年,黄陵矿业做到了。从0立基到30年风云,从0成长到产值119亿元,这是自企业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是近三年来让黄陵矿业人最欣慰的事。主动作为、改革创新让企业发展焕发新动能,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让一切变成努力向上。
在今年陕煤集团“降本增效”动员会上,黄陵矿业硬是扛下3亿元目标。正是这种“承受压力、自我驱动”的特质,不断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说,企业要担当,行动力要强,你该举手的时候举手,该发言的时候发言,不拖延、不迟疑,关键时刻你要敢于站出来。
已建成多元产业大型能源企业
勤劳朴实的黄陵矿业人抗严寒、战风沙、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一块偏僻之隅、荒芜之地,建成一个煤炭、电力、铁路、建筑建材等产业多元互补、循环发展的大型能源企业。
同时,黄陵矿业不断扩大朋友圈,与中航集团合作探索煤矿机器人巡检技术,与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签署5G矿井应用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苏悦达、华润电力共建店头电厂,加速“陕煤入渝”开拓长江圈新市场。
2014年,黄陵矿业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首次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开采,在此之后,二号煤矿在煤油气共生的开采条件下,大胆探索大采高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达国际领先。2019年,黄陵矿业编制发布《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设计》《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安装验收》等5项行业标准,使煤炭工业智能化开采有规可依。
仅5年时间,黄陵矿业从智能化开采“吃螃蟹”第一人到行业标准制定者,目前已经完成16个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回采。雷贵生表示,黄陵矿业将加快推进5G网络全覆盖,通过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机器人巡检、机器人作业、辅助系统集中控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智能调度指挥控制中心记者了解到,2018年,“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实现常态化应用,黄陵矿业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所属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双龙煤业、瑞能煤业四对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
一号煤矿机电部智能化管理员宋昊壕告诉记者,如今,智能化无人开采已实现1.0至4.0的迭代升级,今年6月,巡检机器人在一号煤矿正式上线,不仅实现远程集中控制,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可以对井下设备温度、声音、甲烷、硫化氢、氧气、烟雾等运转状态随时监测。以前人工巡检一趟需要3个半小时,现在机器人巡检仅需25分钟,并且巡检更加全方位、立体、精准。
重构管理模式铸就百亿辉煌
总有一天是憧憬,也是决心。记者在黄陵矿业近3年的大数据中看到,2017年,黄陵矿业第一次把目标锁定为“产值百亿”;2018年实现营收10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利润46亿元;2019年,做精做优煤炭产业的目标基本实现,实现营收119亿元、利润50.5亿元。
“管与不管效果完全不一样,效益好更要管得好。”雷贵生介绍说,2019年公司利润突破50亿元,这个成绩和销售收入一样,是依赖煤炭单兵突进和“天帮忙”“地争气”“人努力”换来的。而“人努力”就体现在越来越规范的企业管理上。
思路一变天地宽,状态一变不怕难。从此,黄陵矿业刀刃向内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跨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发展的新台阶,“管理”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黄陵矿业向管理要效益,制定物资采购、招投标、专用资金、期间费用管理等42项制度及办法,一揽子管理举措堵塞了漏洞、规范了管理、止住生产经营的“出血点”和“浪费点”。与此同时,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建立了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管理和期间费用管理制度,将成本管控与绩效考核、薪酬分配挂钩,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模式,让降成本的各项举措不折不扣的落地落实。
到2019年,成本费用利润率和煤炭成本利润率分别达77.11%、102.99%,吨煤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0.43元/吨,内部经营管理带来效益达5.5亿元,10项可控费用连年下降。
50亿元的经营利润对黄陵矿业人来说,非常来之不易。用黄陵矿业二号煤矿总经理李团结的话来说,你不努力,睡觉起来都没有伙伴了。兄弟单位哪个不是你追我赶,个个不服输,经营、产量节节高升。
黄陵矿业不仅强化内控,同时注重经营市场。华润电力、江苏悦达、淮南矿业、山西阳光、河南天瑞……可以说,这几年,雷贵生和营销团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江南北,主动走访听取客户意见,跟踪客户发展动态,关注客户订单和市场,这已经成为黄陵矿业必须坚持的一件事情。
目前,黄陵矿业打造了“黄灵一号”和“黄灵煤”两种品牌,“黄陵煤温暖华夏五千年”成为金字招牌享誉行业内外,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将真正实现煤电“双翼齐飞”
煤炭与电力的行业周期起伏曲线互补,按照黄陵矿业当前产业结构,如果煤炭市场刮风下雨,百亿产值、50亿利润就只是昙花一现。只有把两个产业都管理成为世界一流水平,产值利润率才能做到行业最好。
雷贵生担任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只有3年多的时间,但他却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煤炭人。凭着他多年从事煤炭工作的前瞻性和敏锐性,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黄陵矿业发展,提出“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全力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
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有煤炭资源做支撑,水资源丰富,同时,由于黄陵矿业地处革命老区延安,国家在电力通道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电力板块也逐步成为黄陵矿业重要的增长点。在2019年的经营数据中显示,黄陵矿业发电公司扭亏为盈,全年完成发电量32.05亿度、售电量28.26亿度,实现收入9.18亿元,为做大做强电力板块积蓄能量。
今年3月11日,黄陵矿业2×660MW店头电厂项目获得批复核准,正式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项目总投资48.3亿元,2023年可实现项目投产,年发电量和产值可达72亿度和22亿元。黄陵矿业店头电厂2×1000MW工程项目已取得市县环保、土地、水务、规划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性文件,正在有序推进中。
电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后,年发电增量达200多亿度,燃料来源可使用一号、二号煤矿原煤,并通过黄陵矿业自有铁路专线直接运输进场,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减少煤炭运输带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黄陵矿业将真正实现煤电“双翼齐飞”。
涌现出一批年轻技术骨干
如果时光倒回,一切都不可想象,在穿越迷雾一样的未来森林时,需要勇气,而要坚持下来,需要的则是团队和文化。
初秋时节,黄陵矿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运煤专线行驶车辆不断,8000余黄陵矿业人,每天坚守岗位,行使各自职责。2020年对于黄陵矿业来说,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黄陵矿业人片刻不能停、须臾不能松。值得一提的是,在近3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年轻技术骨干。
在黄陵矿业发电公司,发电二车间锅炉专业副主任郭旭超每天用2万步丈量电厂的每寸土地,在巡检中,他要面对在空冷岛的大风、锅炉的高温,还有巨大的噪音。尽管处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郭旭超一干就是14年。
郭旭超说,大学毕业那会刚来电厂,爬50多米的锅炉就让他两腿哆嗦,根本不敢往下看,如今,两小时一次的巡检,爬多高都不再恐慌。为了能尽快提升业务能力,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他熟悉系统,跑现场,穿梭在管道设备之间,每个系统、每条线路、有多少阀门,他在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手绘的现场系统图足足有1000多张。
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写日志,把所学的知识、事故处理方法记录下来,并注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不懂的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员和老师傅请教。他先后经历了发电公司一期、二期再到现在的三期电厂发展历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也从学员到锅炉专业副主任,成长为了一名“技术大拿”。
记者了解到,在黄陵矿业涌现出大批技术能手,全国劳模曲志欣、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符大利、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王忠胜、全国煤炭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曹哲等,他们投身于黄陵矿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将青春和智慧抛洒在这片热土上。
黄陵矿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鹏飞说,黄陵矿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已建成多个以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将生产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为技能人才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发挥技能大师在传帮带中的纽带作用。坚持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技能功夫精的专业团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文/图李金玲王媚
新闻推荐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大通区注重发挥“两个作用”奋力夺取防汛救灾、生产自救双胜利
本报记者朱庆磊今年入汛以来,受持续性降雨影响,淮南市防汛严峻形势。大通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尽锐出战,主...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