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邹辉
书房的墙壁上,挂着自己书写的一副隶书对联:“妙思可通神,秃笔也生花”,它时时告诉我,莫忘那个年代“爬格子”的甘苦岁月;案子上电脑旁,摆着一个装满各种钢笔的笔筒,时刻提醒我,珍惜那些年伴我“一豆灯光论古今,纸上走笔写春秋”的秃笔。
记得刚开始写文章时,身边的老师就非常认真地告诫我们:“写好每一个字,是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因此,自觉且刻苦地练字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记得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用的钢笔不是价格昂贵的“英雄”和秀气美观的“永生”,而是傻大粗的“新农村”。它蓄墨水多,打起初稿来用的时间持久。那时候的我,已经是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具有临摹各种碑帖的功底,因此在那一拨“爬格子”当中,还是比较突出的。每次报社电台的编辑老师看见我的稿子,都不免夸我那手漂亮的钢笔字。说实话,当时的我还真有点飘飘然,忽视了用字用句的严谨,导致稿件中出现了错别字。打那以后,每篇稿子除了工工整整誊稿外,我还会反复检查,严防错别字的发生。
我的“新农村”,在陪我“爬格子”的生涯中,可谓是劳苦功高。一张稿纸上,有时候用红笔打钩涂抹画圈更改,有时候用长线修改的内容替代短线划去的文字,有时候在底稿上改不过来,就另粘纸张加以延续。可以说,除了我,没有人能看明白文章的来龙去脉。不过,竣稿后的誊稿却充满了乐趣。一是在誊稿的时候,可以欣赏到一撇一捺都不失法度的、伴着心灵呼唤的漂亮字体;二是可以通过练字来健脑。所以,这个习惯一直伴我至今。虽然现在我写稿用电脑,可手中的秃笔始终没有闲着。闲暇之余,呷一口香茗坐在案子前,静心凝神手眼同步。摊开洁白的稿纸,写上名人箴言、伟人哲思和先贤的诗词歌赋,那可真是达到身心入戏也。一天下午,看到手机上有一位小文青发了幅钢笔字,一下子撩起我“虎瘦雄心在”的劲头。立马拿笔写了:“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发到朋友圈后,看见朋友们的热赞,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今年生日,远在北京的儿子和儿媳妇给我寄来了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个特制的陶瓷茶杯和一支特制的金笔。望着笔杆子上刻着“老爸专用”四个字,心里头热乎乎的。孩子们知道我这个老雕虫离不开的就是秃笔啊!
“字如其人”。老一辈的话语我一直铭记在心。虽然,现如今电脑代替了我在稿纸上的笔耕,也基本上吊销了我用笔写文章的使用权。但是,笔耕不辍的岁月我不会忘,伏案时“布衣得暖皆是福,草室能安即是春”的心态不会忘,特别是那支伴我写春秋的秃笔更不会忘……
新闻推荐
潘集区祁集镇黄岗村在上、下六坊行蓄洪区行洪以后,死保淮北大堤,守护美好家园。全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各种形式支...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