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柏 松 本报通讯员 段胜男
“感谢税务局为我们牵线搭桥!我们产品的供销线已经完全畅通了!”日前,市税务局收到了一通来自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感谢电话。
绿十字是一家以生物药品制造为主行业的公司,疫情期间,因原材料血浆供应不足,产品生产面临严重困难。了解到该企业困境后,市税务局第一时间跟进服务,通过税收大数据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省内供货商进行对接,最终供需双方企业成功完成对接,实现了供需双赢。
今年以来,市税务局进一步挖掘税收大数据的应用潜力,充分发挥智慧税务力量,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我本来只想着试试看的,没想到税务局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淮南市禹山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喜笑颜开地说道。作为一家水泥生产和销售企业,该公司在年前囤积了大量原材料,本以为年后很快就能消化掉,没想到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大量产品滞销、原材料库存成本激增。
在接到企业求助后,市税务局高度重视,迅速运用大数据匹配水泥需求企业300多家,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找到了合适的买家。市税务局再次运用大数据匹配到了扬州市兴发运输有限公司,为企业倾力打造了运输“一条龙”。当扬州市兴发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得知是通过税收大数据找到他们时,顿时赞叹不已:“小小的数字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截至6月底,市税务局累计征集到供应链需求纳税人49户,运用税收大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匹配供应方2182户,成功实现对接21户。此外,帮助与湖北企业有长期供需关系的9家重点企业,实现采购11户次、采购金额6780.24万元,达成采购意向11户次,意向金额超过1亿元。
打通上下游,数据一线牵。通过税务大数据的“定点”,市税务局优先采用“以需寻供”,辅助采用“以购寻供”,运用大数据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对接,及时打通了产业链的“堵点”,真正解决了企业“难点”,盘活了经济的“重点”。而这只是市税务局巧用税收大数据的一个缩影。
助力政策精准落地,“准”字是关键。市税务局运用大数据筛选享受不同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按企业类型建立税企直联微信群,实施精准宣传、精准辅导。同时,对照税费优惠政策清单,利用金税三期系统大数据,对疫情防控优惠政策落实数据进行实时扫描,针对部分优惠政策可能未享受到位的疑点数据快速核实应对,找到应享未享的纳税人精准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确保政策落实。
助力经济发展不仅要把准政策的“方向盘”,还要瞄准企业的“钱袋子”。市税务局多次牵头组织召开由市金融、银监及商业银行参加的“银税互动”联席会议,与15家商业银行签订银税合作协议,推出税贷通、云税贷、易税贷等10余种“银税互动”特色产品,积极帮助纳税信用良好企业获得银行融资。
对企业因纳税信用等级较低无法申请贷款,生产经营确实存在困难的情况,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诚信纳税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为满足修复条件的企业及时提供纳税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改善融资条件向好发展。
1至6月,累计发放贷款368笔,金额5.151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通过银行、税务、企业三方良性互动,让更多诚信纳税企业享受基于纳税信用的优质融资服务,让‘纳税信用’真正变成推动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和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扶。”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白天,头顶上,烈日高悬;脚板下,堤坝的泥土被蒸烤的滚烫;近在咫尺的河水,热浪迫人。防汛点临时搭建的遮阳棚,抵挡不住骄...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