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莉荣苏国义文张越 图
多年来,一批寿县籍企业家到上海打拼,他们克服困难,把握机遇,从零起步,逐渐扎根于这片土地,他们对上海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又心系家乡,为淮南的建设发展尽一己之力。近日,寿县籍上海企业家全媒体集中采访宣传展示活动在上海启动,淮南日报全媒体采访组赴上海进行实地采访,讲述这些寿县籍企业家们励志创业的故事。
启动仪式当天,记者采访到了上海普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伟刚,聆听了他的“米面”创业之路。
韩伟刚是寿县正阳关镇人,他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来到上海,没有背景,没有人脉,也没有资金,“那时给别人打工,或自己摆摊卖菜,一年有一万块钱左右的收入。”这在当时很多人的眼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然而,胆大又有想法的韩伟刚不满足现状,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便打算拿出所有的积蓄开加工厂。于是,2003年,小刚年糕加工厂成立了,生产场地约300平方米,专门制作年糕。由于韩伟刚能吃苦,不怕难,几年下来就有了固定的客户。因为他家年糕质量好,价格优惠,很多商家信任他,都和他成了朋友,韩伟刚的年糕开始销往江浙沪地区,他的事业也慢慢走上正轨。
“这么多年来,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在这里帮我,有了家庭做后盾,我心里很踏实,亲戚朋友的助力也让我没有顾虑,所以可以放手一搏。”韩伟刚的生意越做越红火,2011年,他投资近一千万建造了厂房,成立了上海普圆食品有限公司,厂房面积12000平方米,10余名管理人员,车间生产人员有100多人,在上海设有五家分厂,日产量达到10万斤以上。
2017年,公司整体搬迁至上海宝山工业园区,也就是记者一行当天进行参观采访的地方。如今的上海普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占地50余亩,各类米面深加工流水线40余条,生产厂房面积50000余平米,日产各类产品10余万斤,目标年产量30000吨以上。
在当天的采访中,韩伟刚向记者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米面食品和食品机械的研发创新等,在他的陪同和解说中,大家参观了研发中心、食品生产车间、机械制造车间,冷冻/速冻仓库等区域,生产人员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操作机器、称重、打包……整洁的生产经营环境及有序的生产环节控制让人赞叹不已。
记者了解到,今年疫情期间,韩伟刚收拾了简单的衣服和被子,在办公室里吃住,一待就是60多天,他不计成本,带着56名员工坚守生产一线,力保上海及其周边米面食品供应,每天向市场供应20万件左右,为当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贡献。
“当时,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向疫区‘逆行’的画面,真的让我很感动。”韩伟刚说,“面对疫情,共克时艰,我们上海普圆食品有限公司向曙光医院附属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及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物资捐赠,为战斗在一线的医疗人员及其家属带去新鲜的米面制品。这既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为疫情贡献绵薄之力。”
采访中,韩伟刚说:“一日三餐,是我们基础的能量来源;五谷杂粮,是我们日常的餐桌主食。我们专注研制健康方便的米面制品,就是想为每一位食客注入每日所需的满满能量。这是一直以来促使我向前走的能量,也是我希望给大家提供的能量。”因此,普圆一直秉承“食品安全生产,主食方便化,创造一流农产品深加工食品企业”的经营宗旨,希望为顾客带去高品质的特色产品,不断研发创新,以现代科技承袭传统美食,给食客带来全新的美食体验。
从一个只身到沪打拼的穷小子,到如今坐拥庞大资产的企业家,其中经历的心酸和困难,只有韩伟刚自己心里清楚,“十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虽然家人和亲戚都在这里,但是经常会在忙碌到深夜的时候想念家乡,电视里放着有关寿县的新闻时,都要回看好几遍。”韩伟刚表示,“想回去看看,更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冉韬摄影报道)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象棋文化进乡村。近日,淮南市工人文化宫与市棋牌协会联合开展“国运兴,棋...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