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袁誉宁
“张主任,你看,我的右手右脚活动自如了!”近日,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房,60多岁的患者王先生高兴地抬起手脚,对查房的江淮名医、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梅说:“我这次能捡回一条命,还恢复得这么好,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谁能想到,五天前王先生紧急入院时已是昏迷状态,面临严重偏瘫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他是早上五点多钟发病,说不出话,手脚不能动,人也没有意识,我们赶紧拨打120就近送到市二院救治。”王先生的老伴徐女士回忆说,市二院在做过相关检查后,初步判断患者是急性脑梗死,需紧急转往市一院进一步诊疗。“接到市二院通知后,我们立即开启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通知脑卒中团队、急诊室、CT室、导管室提前进入准备状态,尽量节省时间。”张梅介绍说。
时间就是生命!上午8点,患者到达市一院,卒中医生接诊后迅速带领患者进行抽血化验、心电图检查、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等评估检查。“经检查评估,患者是左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绝大部分脑组织处于可挽救状态,需要立即实施取栓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接诊的卒中团队武医生介绍说,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8点50分他们直接将患者从CT室送到导管室进行取栓手术。手术中,卒中介入小组通过抽吸加支架拉栓技术顺利完成取栓,患者血管恢复畅通,很快苏醒过来,偏瘫的肢体也逐渐恢复。
从患者入院到血管再通,仅用时2小时35分钟。“他上午做完手术,下午胳膊就能动了,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第三天基本恢复正常了。”徐女士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大血管堵塞或者关键部位的脑血管堵塞如脑干供血动脉,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幸存者遗留严重致残甚至植物状态。”张梅介绍说,作为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市一院近年来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力量,不断提高脑卒中诊治能力,推进规范化卒中中心建设。去年12月,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现场评审,市一院被授牌成为淮南市唯一一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也标志着医院脑卒中诊疗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按照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部署,市一院专门成立了卒中团队,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与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抢救脑卒中患者。同时,市一院还与多家基层医院联合建立脑卒中救治网络,通过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能力,推动脑卒中分级诊疗工作,提升区域内脑卒中防治关键技术水平。
“我们已成熟开展多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目前大多数病人恢复得很好。” 张梅介绍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尽力挽救缺血的脑组织向坏死转变,目前世界公认最有效的方法是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市一院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多学科脑卒中团队成员均经过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各项技术培训,掌握高端前沿技术,可以及时规范进行脑卒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但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是一项高风险、高获益的救治技术,手术的成功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技术和设备,发病时间的长短、脑血管储备功能、血管病变程度等,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状况,平时健康管理情况如运动、吸烟、酗酒等均有关系。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如何防治脑卒中呢?市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余传庆提醒广大市民要记住“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即“1”看一张脸,有无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是否有单侧无力;“0”是聆听讲话,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果出现上述任一突发症状,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以获得及时救治。”余传庆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文明办、市教体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度淮南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和学习...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