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职责促合力。成立由市政府相关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县区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管理职能,将培训机构的排查纳入街道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整合各部门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检查监控和违规查处。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审批备案制度、信用管理体系制度和年检制度,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成立行业协会,研究制订行业规则,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办学行为。
强化保障优服务。尽快制定下发淮南市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课后服务的经费、人员、场地、器材等保障措施。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政府补助、学校组织、多方参与的原则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学校可聘用本校退休教师以及校外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具有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士、志愿者,也可与符合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校内公益性课后服务。探索建立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评价奖励机制,组织和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并给予相应补助,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推进校内校外课后服务良性竞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凌云)1月5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1月6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连日来,两会的相关信息报道是淮南最热...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