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廖凌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农业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增收”,智慧农业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开始变得触手可及。但基于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普遍不足以及相关技术问题,智慧农业应用落地的难度一点也不小。
市政协委员潘英认为,淮南市农业物联网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有待加速。主要表现为农业基地园区信息掌握不全,数据分散现象严重。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渠道不畅通,很多农业生产企业没有对自己的产品建立产品追溯机制,有些即使有追溯机制,也仅仅靠标识标牌和企业主体追溯,无法满足市场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潘英提出了关于建设淮南市农业大脑体系的建议。具体包括建设智慧数据云中心、农业大脑应用体系、产品质量安全区块链追溯系统平台、单品智能种植系统平台、农安信用管理平台和农业大脑综合运营指挥中心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安全示范与推广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农资使用标准化、农药检测标准化、设施管理标准化、分拣包装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的淮南市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钧)1月4日上午,前来参加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早早就来到会场报到,当他们拿到材料袋时,对里面装着的带有...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