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提起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江永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宪永,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齐声称赞:是个带民创业致富的大能人。
他早年外出打拼,积累一定资金后,回乡牵头成立江永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带动周边村民走上种植双孢菇致富的道路。
离乡闯荡,拼出一片新天地
杨宪永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困难,1987年初中毕业后,迫于生计外出创业。1994年初到上海建筑工地打工,由于没有技术,刚开始在工地做小工,凭借自己头脑灵活、吃苦能干,得到老板的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成为工地上什么都会的能手。
2002年,掌握一定经验技术的杨宪永回到淮南,和朋友一起组建了建筑施工队,开始只有十几个人,承包一些小的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筑队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规模日益壮大,积累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2年,看到家乡仍然贫穷落后,杨宪永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要发展家乡经济,让更多人脱贫致富。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家乡实际,他认为种植双孢菇是一个不错的项目,该项目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牛粪等废物,经过发酵生产出菌菇,既可以解决一部分秸秆利用问题,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双孢菇种植基地,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明显。”杨宪永说。
回乡创业,引领乡亲奔富路
经过到外地专业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段时间的学习,2014年3月,杨宪永牵头注册了江永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700余万元建成双孢菇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无公害双孢菇。
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时市场的不稳定和技术的不成熟,当年即出现亏损。为了让合作社能够继续走下去,杨宪永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使产品销往了成都、重庆等多个大批发市场。同时,他在技术上下功夫,很快使双孢菇产量每平方达到了35斤,年产量达到500吨,实现扭亏为盈。经过不断摸索,合作社的运行越来越规范,通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实行生产、管理、销售一体化经营,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极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合作社成员已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了100多人,种植品种从双孢菇扩大到种植草莓、酥瓜、南瓜等。2018年,双孢菇产量近900吨,销售额700多万元,利润总额280万元,种植草莓、酥瓜、南瓜等100亩,销售额260万元。
特色种植,先进技术是保障。杨宪永苦心钻研食用菌种植等农业科技,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被评为谢家集区首批农村实用人才。同时,还与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进行对接,建立协同创新、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菌菇产品深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等生产创新,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吃水不忘挖井人,杨宪永积极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拓宽致富路。目前已有10户贫困户参加到了合作社的食用菌生产之中,合作社负责全程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保障这些贫困户的基本收益,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安全,切实改变农村学校学习环境,潘集区“早谋划、早开工、求实效、保质量”,确保在新学期...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