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记录成语典故的典籍众多,除了《淮南子》还有现存的《淮南市志》、《寿州志》、《八公山志》、《八公山的传说》丛书、《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寿县成语典故》等,寿州城里因为名叫时苗的清官而生出了成语“时苗留犊”。
“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这句诗取自于明代一位叫张靰的《咏留犊祠》,来一牛去一牛,留犊?这会有什么故事吗?
时苗生于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今邢台市平乡县)人。魏郎中鱼豢所撰《魏略》将其列入《清介传》中。所谓“清介”者,即“清正耿直”也,其中的赞许、激赏和钦敬之意不言自明。到了宋代,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魏志二十三》作注时,依据魏本为其挥洒了320字。注曰:“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始之官,乘薄軬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
从文中可以清楚看出,“去官留犊”,不贪分毫,正是时苗风靡天下、青史流芳的主要原因。尽管生离死别的小牛犊肝肠寸断、哀鸣不已,尽管百姓万分诚恳,甚至不惜“攀辕卧辙”力劝其将小牛犊带走,但都没有使“铁石心肠”的他改变主意,毅然决然地挥手远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太过偏激,有悖常理,可他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之事。那么,两者之间何以会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认知呢?或许,“清介”的盖棺之论可以助人窥知其意。
历代文人墨客对“时苗留犊”多有诗作,抒发感慨。元代王恽写有《题时苗留犊》,诗中有“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之句;清代孔庆珪在《太平乡》诗中写道:“一载寿春令,弃官归隐居。留犊语父老,清廉近何如。佳墓巍然存,大木风萧疏。爱此太平乡,醇风还古初。”
明代汤鼐也都为时苗留下了赞美诗句。汤鼐《留犊池》:“漫说池湮不记年,开池今见郡候贤。爱民政高向时著,留犊名从去后传。”
“教民有法”“廉守自儆”“令行风靡”“不肃而治”“攀辕卧辙”“相送于道”,等等,这些满含敬意和正能量的词汇,充分显示出时苗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事实也正是这样,“留犊池”“留犊坊”“留犊祠”“留犊祠巷”千百年不衰,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时苗的清白、方正、耿直,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在东汉末年世道衰微、人心不古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时苗留犊”的背后,显然是有壁立千仞、凛然难犯的“清介”为根基的,否则,无源之水必难远,无本之木必难长。时苗的清介,无异于一面人生明镜,在它的面前,历代官员均可以此为鉴。
新闻推荐
□淮南赵闻迪我的妈妈出生于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小村庄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与煤油灯作伴,而大部分人家连...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