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草生。
如果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话,草应该是春天最早的使者。当人们还裹着大衣,感觉寒冷依旧袭人的时候,草已经悄悄地钻出地面。刚长出的草如米粒大小,淡淡的黄绿色,若不细看,大多是让人忽略的,等到人们看到青葱一片的时候,草已长出多时。
泥暖草长,大约只有草儿,最早能感受到来自泥的暖意,在沉寂了一冬之后,它迸发积蓄的力量,钻出了地面。它仿佛在向人们召告,春天来了。是啊,春草生之后,万物复苏,花会开,鸟会来,大自然一改冬天的寒冷阴郁,有微风有暖阳,重新变成了生气勃勃的世界。
那满山遍野的草啊,一眼望去,让人赏心悦目,心生喜悦。
以前农村家的孩子,大约最喜欢一种叫白茅的草。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会抽出一根白白嫩嫩的茅针,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它可是小孩子嘴上的零食,嚼一嚼,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当然,若是等到夏秋
之时,挖出它的根茎,吃起来也有甜味。茅针和茅根当然填不饱饥饿的胃,却是可以解解嘴馋。白茅草的根叫白茅根,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吐血、尿血、热淋、水肿、咳嗽等症,在《妇人良方》《本草图经》等医书中均有记载。不仅如此,繁茂的白茅,又是牛儿的好饲料。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牛儿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赞美的是牛,其实又哪能少了草的功劳。是草喂养了牛,是牛成全了草。
记得小学时学过朱自清的《春》,文章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嫩绿软绵如地毯的草,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乐园。若是没有了草,孩子们该是少了很多乐趣吧。
草木本无情,但若是入了诗进了文,就带着情感,物有所托了。草从《诗经·小雅》里的《何草不黄》中走来,满是忧伤和愁苦:“何草不黄?何日不行?
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世上没有不黄不枯的草,可是作为征夫,甚至连草都不如啊。《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写出了睹草色而思离人的愁绪。而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和熟记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尽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但衬出的却是“萋萋满别情”的情怀。
当然,人各有情,看草自然是有悲有喜。上世纪八十年代,卓依婷一首《小草》火遍全国。“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微渺的小草,也一样有春风的吹拂,有阳光的照耀,有山河的哺育,有大地的拥抱。那么平凡如小草的人们,也应该如小草般乐观和顽强。歌曲中体现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或许是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的重要因素。
春来到,春草生。
所有的生命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三份检察建议,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通讯员 王来勇 杨宫廷
2018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启动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安全”专项检察活动,开展了以网络餐饮、校园周边、农贸市场食...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