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莫把“苦涩”当“甘甜” ——“南橘北枳”成语与淮南 金 妤

来源:淮南日报 2018-08-01 10:38   https://www.yybnet.net/

“南橘北枳”这个成语不是出现在《淮南子》中,而且这个成语与今天的淮南市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我们谈论淮南成语的时候,请不要把“南橘北枳”列入其中。

之所以有人将“南橘北枳”成语出处归入《淮南子》,是因为《淮南子》中有句讲“橘”的话。

《淮南子·原道》在阐述“因之”这个观点的时候,说:“禹之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因之也。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故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鸲鹆不过济,貈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

上述文字的意思是,夏禹治水的时候来到南方的裸国,脱掉衣服进入这个国家,出了这个国家后再穿上衣服,这是遵循当地的习俗。今天,移植树木的人,如果不顾树木对环境四时阴阳寒暖的适应性,移植的树就会枯槁死亡。所以,橘移栽到江北就变成了枳,鸲鹆不能过济水,貈一过汶水便会死去,它们的形性特点是不能改变的,生存居处的环境是不能变移的。

就是这句“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让人以为是成语“南橘北枳”的意思。

但这的确是错误地以为。

其一:《淮南子》原句中很可能就没有“枳”字。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在“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鸲鹆不过济,”句下集解——

高诱注:“见于《周礼》。”

王念孙云:“枳本作橙,此后人依《考工记》改之也。不知彼言橘逾淮而北为枳,此言树之江北则为橙,义各不同。注言‘见《周礼》\’者,约举之词,非必句句皆同也。《埤雅》引此作‘化而为枳\’,则所见本已误。《文选》潘岳《为贾谧赠陆机诗》‘在南称甘,度北则橙\’,李善注引《淮南》曰:‘江南橘树之江北化而为橙。\’《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果部》橘下并引《考工记》曰:‘橘逾淮而北为枳。\’又引《淮南》曰:‘夫橘树之江北,化而为橙。\’(《御览》橙下引《淮南》同。)然则《考工》作枳而《淮南》作橙,明矣。晋王子升《柑橘赞》曰:‘异分南域,北则枳橙。\’此兼用《考工》与《淮南》也。”

王念孙是清代著名的校勘训诂大家,他认为《淮南子·原道》中“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一句中的“枳”字,应该是“橙”字,原句应为“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且认为《淮南子》的“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与“橘逾淮而北为枳”的意思不一样。

王念孙认为“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一句中的“枳”字是后人参照《考工记》改的,并举不同朝代的书证。

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由此看来,《考工记》比《淮南子》成书时间早。

那么,后人何时将“橘”改为“枳”的呢?

书证一,《埤雅》。《埤雅》是宋代的训诂书,这个时候,《埤雅》作者陆佃看到的《淮南子》原文已经是改过之后的了。

书证二,《文选》。《文选》是南朝梁萧统编选先秦至梁的各体文章,又称《昭明文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书中收录了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一首四言诗,有“在南称甘,度北则橙”诗句。唐朝著名学者李善注曰:“言甘以移植而易名,恐人徙居而变节,故引以诫之。《淮南子》曰:江南橘树之江北而化为橙。”

书证三,《艺文类聚》。《艺文类聚》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等人编纂的一部综合性类书,保存了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艺文类聚》也收入了潘岳的这首有着“在南称甘,度北则橙”之句的诗。

书证四,《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北宋李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一部著名的类书,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该书“果部”“橘”下引“《淮南子》曰:夫橘树之江北,化而为橙。”“果部”“橙”下引“《淮南子》曰:夫橘树之江北,化为橙。”

由此看来,从晋到唐,乃至北宋初期,人们看到的《淮南子》中关于“橘”的那句话,还是“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到了《埤雅》出现,时隔差不多近百年时光,《埤雅》作者在“释木”篇中的“橘”字下引注的《淮南子》关于“橘”的那句话时,就变成“化而为枳”,“枳”替换了“橙”。

“枳”替换“橙”的依据,王念孙认为正是《考工记》。《考工记·总序》曰:“橘逾淮而北为枳。”

为什么会替换?有学者认为,由于《考工记》是《周礼·考工记》,属于儒家经典,而《淮南子》在独尊儒术的时代,只被当作一本的“子”书看待,《周礼·考工记》这样的经书被广泛学习和尊崇,以“经”改“子”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将《考工记》中的“枳”替换《淮南子》中的“橙”,也就很正常了。

如果《淮南子》原句中都没有“枳”字,那么,《淮南子》与成语“南橘北枳”有何干?

其二,有“江”与“淮”两字之差

即便如上所述,改动了“枳”、“橙”,但是,“枳”或“橙”被“化”的前提条件——环境,《考工记》和《淮南子》也是不一样的。《考工记》说的是“橘逾淮”,《淮南子》说的是“橘树之江北”,一个是淮河以北,一个是长江以北。

所以,不要把《淮南子》的这句“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橙)”,再附会到成语“南橘北枳”上面,因为成语“南橘北枳”的“枳”是在淮河以北。

其三,“附会”要分清褒贬

“南橘北枳”这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河以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讲述的完整故事是:齐国的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就事先编排了一个情节。当楚王招待晏子酒喝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这则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材被广泛认知,故事中说到橘、枳的生长环境分别是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不是指今天的淮南市。何况,这只是个故事,今天已经证实了橘枳之变是伪现象,没有科学意义,不值得深究。

今天的淮南市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南橘北枳”成语来源于“晏子使楚”的故事,所以,切莫把“南橘北枳”这个成语附会到今天的淮南市身上,莫把“苦涩”当“甘甜”,莫把羞辱当褒扬。

新闻推荐

推深做实林长制 增进群众生态福祉

本报讯谢家集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积极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着力改善辖区生态环境,增...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莫把“苦涩”当“甘甜” ——“南橘北枳”成语与淮南 金 妤)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