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鸿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持续攀升的高温,让整个淮南进入烧烤模式,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辣辣的太阳让不少市民减少了白天外出的时间,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迎着烈日的“烘烤”,匆匆穿梭在大街小巷,来往于各小区、商超、单位之间送水。
7月18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学院南路上的汇康供水站,看见47岁的送水工连佩哲和他的同事正忙着把车上的空桶卸下,再麻利地将堆积成小山的桶装水一一搬运上车给市民送去。当日从早上六时三十分到下午三时,连佩哲已从供水站装了8趟车,送出去70桶水了。连佩哲脸上的汗水一滴滴往下掉,他撩起衣角匆匆擦了一把汗后,笑着对记者说:“我从供水站装上一车水后,挨个小区送过去,差不多要送上11桶,送完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因为所在片区老旧小区较多,所以连佩哲送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爬楼梯”。一天下来,要骑几十公里,送近百家,爬500多层楼梯。长此以往,每天送水结束后,连佩哲的肩膀、腰部和手腕都会疼痛难忍。
将水桶装满车后,记者随同他来到国庆中路旁的一个老小区,连佩哲从车上卸下桶装水,两手各提一桶,开始挨家挨户地送水。按响门铃后,进入用户家按要求将水桶摆放好,再签好单据,他每到一处重复着这一流程。刚送几家,他黝黑的脸上就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后背上也结出一层淡淡的白色盐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下每天连佩哲要喝大概9瓶矿泉水,却因为流汗太多,连卫生间都不用去。虽然十分辛苦,连佩哲的心里却很满足,他说:“我书读得不多,也没学什么技术,送水这活只要有体力,人踏实就能干好,又能养家糊口,已经很知足了。”
连佩哲的同事李东春告诉记者,现在天气炎热,桶装水的销量较平常增加了一倍左右。特别是一些单位和商店门铺,之前一星期送一次水就可以了,现在两、三天就要送一次。送水工作很忙,365天没有什么假期,按量计酬,多劳多得。自打从事这份工作,大伙从来没有按时吃过午饭,大多是在下午一两点钟后匆匆忙忙吃个快餐就继续送水了。
“当我们把水送到用户家中时,用户们都会说一声谢谢,或者为你倒杯水喝,这种感觉特别好,特别暖心。”连佩哲笑着说,自己干的活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缺了咱们,大家喝水哪有这么方便,我们是把“甘霖”送进千家万户啊……
本报记者 焦孝诚 摄
新闻推荐
星报讯7月19日,记者从淮南市体育局了解到,今年8月8日是全国第十个“全民健身日”,该市体育局自本周起至8月8日前后安排了多...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