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四十年,“小家”变“大家”

来源:淮河早报 2018-07-19 09:44   https://www.yybnet.net/

口述:王体宽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孙鸿

我的家乡位于田家庵区安城镇黑泥村,1978年正赶上我从空军退伍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当时我和年迈的父母、哥嫂和四个侄子挤在三间半低矮潮湿的土坯草房里,全家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母亲陪嫁的雕花木床。那时候,村里的人家大部分住的都是这种土坯草房,院墙也是土坯垒起来的,吃水也不方便,需要到两里以外的深水井挑水喝,肉更是一年中只有在中秋、春节两个节日里才能尝到。于是,家乡人都想方设法寻找渠道搬到城镇去。

而我的机会很快来了,退伍返乡的我不久被分到了潘集区芦集镇特凿一处工作,由于我在空军本来从事的就是地勤工作,所以没有学徒期,一工作就是正式工人,每月都能拿到38块钱工资。捧起了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以前可望不可及的白面、大米走进了家庭,我们逐渐开始品尝起细粮的味道。1983年,我结婚成家,家里购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作为陪嫁,尽管“三转一响”,只凑齐了一转,但在当时农村依然很新鲜,很多村民跑来看热闹,摸摸新车,羡慕不已。

结婚后,我搬家到谢一矿生活,房子也从土坯草房变成了三间宽敞明亮的瓦房,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活越过越红火,家里陆续添购了沙发、床头柜、钢丝床等大件家具,吃得也丰富起来,不但顿顿吃上了肉,海产品也渐渐走进了家门。1986年,我家又新添了美菱牌冰箱和熊猫牌彩电,在当时这都是最好的,尤其是那台21寸彩电,虽然只能收到寥寥几个频道,但也成为节假日里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1991年,我被调到淮南市第二煤气厂工作,工资也慢慢涨到了400多元,手里有了钱,心里就踏实了,干劲也是越来越足。

1997年,淮南市第一批安居工程落成,我家有幸成为首批受益者,从边远的郊区搬到市区,在裕安小区分到一套66平方米的楼房,看着明净的窗几,宽敞的房间,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从平房到楼房,从低矮、潮湿的土坯房来到宽敞明亮、装修华丽的楼房里,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舒适,回望改革开放40年,如今已退休的我感慨万千,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好生活啊!

房子伴随着我们从贫穷走向小康,也伴随着我们从简单的生活进入高质量的生活,家里换上了崭新的家具和家用电器。每晚在茶余饭后,可以到休闲广场漫步锻炼身体,尽情地享受着惬意的生活。

我家生活的变迁,可以说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八公山区深化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本报讯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八公山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四十年,“小家”变“大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