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稳步攀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100%;
全市重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建筑节能执行率实现100%,创“黄山杯”省优质工程奖6项;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医疗质量万里行”等专项活动如火如荼,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
近年来,淮南市紧紧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服务质量高效优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区域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省政府发布的2016-2017年度质量工作考核通报中,淮南市榜上有名,首次获得A级等次。
质量强市,推动由大到强转变
质量,国家的实力、形象所在,民族的素质、精神所存。近年来,淮南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在2016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6,在上一年度考核排名大幅前进8位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进位。
淮南市建立健全了质量强市与质量品牌升级推进工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淮南市质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战略规划,引领质量发展方向。在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之上,今年又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市直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进一步量化、细化、强化质量、品牌考核指标。
质量提升行动,关键在“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为抓手,以品牌创建为重点,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推进质量淮南建设。2017年,淮南市12个产品荣获2016年度“安徽名牌”称号,20个产品荣获2016年度“淮南名牌”称号,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7项。
质量提升,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质量,一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分离的关键要素。为此,淮南市多措并举推进质量发展与品牌升级。
为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全市已建立覆盖环境、质检、建筑、食药类、交通安全、疾病预防控制等六大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57家,率先成立全省首家市级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筹建的淮南市检验检测产业园,将打造高端技术服务平台,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对淮南市工业产品进行奖励,2017年,市财政共兑现质量奖励经费400万元。各县区(园区)也相继制定实施质量奖励办法。淮南经开区按照市政府奖励标准予以1:1配套奖励,共计兑现71万元。
在质量品牌升级示范推进年活动中,按照全省质量品牌升级“万千百十”安排部署,淮南市共推动33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品牌管理创新活动,56家大中企业开展争创政府质量奖活动,3家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质量品牌标杆、质量品牌人物、质量品牌教育示范行动,进一步增强淮南质量、淮南品牌、淮南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质量带动,打造竞争新优势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展现了当今质量管理创新的无处不在,正如淮南市首家非煤产业上市公司山河药辅负责人所言:“质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2017年9月,淮南市首届“质量大讲堂”开讲,中国质量协会专家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进行授课,让淮南的企业家们受益匪浅。
在2018年“质量提升行动年”活动中,淮南市开展问卷调查,把脉问诊企业。9个工作组对全市各县区59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以清单化服务征集企业对标准、质量、检测、品牌等方面的提升需求,摸清企业质量基础现状和质量技术需求,精准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服务)对象,找准质量短板和行业通病,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帮扶。
狠抓支柱产业、主打产品的质量提升,淮南市努力通过一个个产品、一个个产业的质量提升,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力,切实增强消费者的“质量获得感”。
两年来,淮南市创建AA级诚信计量单位17家,培育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安徽省著名商标50件,公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72家。
2018年,淮南市又新增“淮南名牌”19个,1家企业荣获第七届淮南市市长质量奖称号。
面对新的形势,淮南市致力于质量管理给力、质量供给给力、质量提升给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品牌时代。
新闻推荐
近两年,洞山新村部分一楼住户在院内搭建彩钢瓦房,违建风如毒瘤般在小区内蔓延,这种行为—— 痛快了自己 糟蹋了小区
本报记者柏雪王伟摄影报道“洞山新村建成十多年来,管理一直比较规范,小区内基本没有发生违建、毁绿现象,但近两年开始小区内...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