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祖孙三代谈高考: 命运转折 梦想开花

来源:淮河早报 2018-06-12 01:0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马南南 摄影报道

又逢一年高考时,人们除了祝福考生创佳绩、吐槽各种“奇葩”考题外,回忆各自的高考经历是颇能引起共鸣的话题。不同年龄层的高考记忆见证了大时代下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沧桑巨变。6月9日,记者采访了淮南市民鲍士传,听他讲述祖孙三代的高考历程。

1961年的高考

提起当年的高考,今年83岁的鲍士传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高考哪有现在那么受重视,那个年代父母能供养自己去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我非常感激有一位开明的母亲。我从小生活在寿县涧沟乡农村,家里姊妹四人,家庭负担比较重,父亲去世的早,只有母亲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我是家里的老大,按说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在农村当老大的都早早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务农供养其他姊妹上学,而我的母亲却一人承担了姊妹四人的生活。”

上学比较晚的鲍士传初中时成绩突出,由乡里保送到了寿县一中读高中。1961年高考前夕,看见其他同学都在为高考发奋努力,鲍士传也不敢松懈。“上大学,当公家人,还能吃饱饭!”就这么简单,而这就是那时候同学们参加高考的“动力”!鲍老说。

高考那天,哪里有现在全家送考的壮观,鲍老说,由高中老师带队,从寿县东门集合出发,每个学生发了一个馒头,走到谢家集再乘坐火车去田家庵赶考,老师在路上还叮嘱,馒头要省着吃,在路上吃完了到地方就没有吃的了。鲍士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当时,全省只有三名考生考上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为了给他筹集上学的路费,母亲还卖了家里的一头猪,他怀揣着仅有的20元钱踏上了四年的求学路。为了节省开销,4年大学期间,他只回过家一次。

大学毕业后,鲍士传分配到了东北的一科研所工作,1964年由于工作需要也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他选择回到淮南,先后在淮南市五中,淮南市九中当老师,后来到了淮南日报社工作直至退休。鲍老说,“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生活,如果不是当年的高考,可能我还在老家务农种地。”

1987年的高考

1969年出生的鲍霞,今年49岁,现在淮南师范学院化学系任教,她于1987年参加高考,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提起女儿,鲍士传非常骄傲,他告诉记者,女儿是在寿县一中上的初中,年年成绩都是第一名。1987年参加高考时,作为父亲他没有过多关注女儿,甚至女儿选择专业时也是凭她自己的喜好。那个时候考上一所好大学就等于是参加了工作,四年的大学生活家里也很少给予她过多的经济补助,而女儿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作为生活补贴。四年后,鲍霞以优秀的成绩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淮南师专。鲍老说:“高考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女儿的命运,让她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桃李天下。”

2013年的高考

刘哲1994年出生,今年24岁,是鲍士传的外孙。提起他当年的高考,可以说和现在的家长一样,“护考”总动员。高考期间,一家人都在为刘哲的衣食住行忙活。而刘哲也没有让家人失望,初中就读于淮南实验中学,高中在合肥一中,2013年以全省第64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系,今年毕业。为了提升自我,刘哲选择了出国留学,6月初在上海办理好了签证,准备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学位,而这次他选择了跨专业学科,攻读经济学,想以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三代人不同的高考,从为了吃饱饭到为了改变命运,到为了提升自我,三代人的追求不同,同时也见证了一段高考历史。

图:鲍士传祖孙三代

新闻推荐

我的怀抱是你的靠山 你的勇敢是我的希冀人物:淮南十四中老师姚芳

本报记者孙鸿摄影报道淮南三中考点外送考的人群中,最明显的是身穿红色T恤(寓意开门红)的送考老师姚芳和淮南十四中的家长送...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祖孙三代谈高考: 命运转折 梦想开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