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那些记忆中的民间传统风俗

来源:太湖周刊 2016-01-31 18:34   https://www.yybnet.net/

上七日

正月初七,俗称“上七日”、“上年头”或“小年”。春节至此基本告一段落。过去,我县的农民在这天要击竹梆、敲锣打鼓、放鞭炮,到村头村尾吆喝着驱逐妖魔鬼怪、狐狸野猫,以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

据资料记载,正月初七也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在这天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元宵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这天晚上,有吃糯米汤圆的习俗,意为“团团圆圆”。到这天,春节准备的酒菜吃食也大都用完,因此有“元宵,元宵,酒肉全消”的俗语。

元宵节又有“灯节”之称,民间有春节期间“出灯”的惯例,到元宵节进人高潮。人们用舞龙来祈求神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以前,农村一村或联村组织一套灯班子,城镇也有按街道或行业组织的。花灯以“龙灯”为主体,配以花、鸟、虫、鱼杂色灯,有的还加配耍狮子、划彩船、挑花篮、踩高跷,甚至在“抬箱”内由小孩扮“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等古典戏曲中的人物,用人抬或车载游行。“龙灯”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用竹或铁扎成龙身,外面用绸缎或布匹包裹,里面放上蜡烛或油灯,舞起来十分壮观。小孩子则喜扎草龙玩耍。舞龙的花样各地不同,常见的有盘柱子、龙摆尾、穿花等。城镇附近农村龙灯班,会轮流上街,到各街道游行,逢机关、大商店或与灯班有特殊关系人家,还要进入。龙灯队伍经过门前,家家都得放鞭炮迎接,也得给点礼物酬谢。

元宵节这天,最后要举行“圆龙”仪式。民间认为,烧龙的火焰越高,龙就腾得越高,年辰就越好;龙烧得越光,舞龙人就越吉利,运气就越好。

80年代后,这项传统活动已经不多见了。直到近几年,徐桥、大石等地又将其传承下来,兴起了“舞龙舞狮”活动。徐桥镇新丰村新屋组今年43岁的叶马来便是该村龙灯队的牵头人之一。据他介绍,该村每次参与“出灯”活动的有100多人,“出灯”时有两条“龙灯”,还有排灯、花灯、锣鼓队随行。“出灯”前要先发帖,每到一个村要先进该村的祖堂,再到农户家。扛“龙珠”的人是“龙灯”队的核心,可算得上是指挥,既要有足够的力气,又要个子灵巧,能掌握场上的局面,还要负责讲“老龙送福”、“四季平安”、“恭喜发财”等吉祥话。当然,每节“龙灯”的队员要相互配合得好,龙才能舞出神韵。助兴的锣鼓队由大锣、小锣、鼓、铙、镲子等组成,一般奏“十番锣鼓”或打“流水”,奏得越响舞龙的越带劲,此起彼伏的锣鼓声也吸引了人们来观看。“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农村的文化气氛,还给出门回家的村民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龙抬头

龙抬头是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农村里有在这天理发的习俗,人们把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剃龙头”。给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愿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有不少地方二月二这天要舞龙庆祝,期盼新的一年再获丰收。

【资料链接: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清明节

清明是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稍提前家家都到祖坟前举行祭祀活动,外出人员也大都赶回家乡参加。除各家上祖坟山祭拜,修坟外,有些地方还要以族为单位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俗称“作清明”,参加人数少则几十,多则成百,扛旗奏乐,抬猪牵羊,首先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后吹吹打打到族内几座主要祖坟前举行祭祀。

近几年来,全社会提倡文明祭扫,人们祭扫的方式由放鞭炮、烧纸钱向敬献鲜花转变,机关学校还到烈士墓地或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

【资料链接:古代清明节】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因此,古代,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端阳节”。它与中秋节、春节合称三大传统节日。

这天,家家要在门两旁插上菖蒲和艾,俗谓:“艾叶如旗招吉庆,菖蒲似剑斩妖魔。”

在徐桥、大石一带,端午节要举行“划龙舟”比赛。徐桥、大石原来靠水边的每个屋场都有龙船,一条龙船少的载十几个人,多的载二十多人。船上要扎上龙头、龙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龙。每条船上除了配有划船手和掌舵手外,还有专门的锣鼓手敲锣打鼓呐喊。比赛前,队员们会先在屈原庙前行祭祀之礼,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为龙船“点龙王、开龙口”,并用竹竿立起红彩插在岸边。准备活动结束后,比赛在鞭炮声和锣鼓声中正式开始。锣鼓阵阵,划船手的号子声声,龙舟在水里奋力追逐、轮番较量,岸上观看的群众助威声不断,场面十分热闹。最先到达终点的龙舟拿到红绸则为“抢彩”。

端午节有裹糯米粽子的习俗。这天,许多人家要浸糯米、摘洗粽叶,加入枣子、芝麻、红豆等馅料包裹成粽子,煮熟食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里的馅料花样越来越多,腊肉、豆沙、蛋黄等馅的也常见了。

早些年间,小孩在端午节要佩戴“香荷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荷包”用布或丝绸缝制,里面贮上艾叶等香草药,清香四溢。

【资料链接:端午的起源———纪念屈原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一些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中元节家家要祭祀祖先,表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据了解,有的地方晚间有放荷灯的活动,用瓷碗或油纸制成荷花形灯,中间放上蜡烛或油捻,点燃后放入河中,灿烂一片,随风飘浮至河流远处。其中还有几只特大灯,并认为谁人拾得谁吉利。有的人拾得特大灯后还专程送给缺子户或富商大户,获得厚赏。

山里人家在“七月半”要相互走动、宴请,方言称之为“吃新”。这个时节,正是一些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亲戚之间相互宴请尝尝新鲜事物,分享收获的喜悦,同时也借此机会联络感情。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也是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县,中秋节之日亲友间要互相往来馈赠,此外,还有赏月、吃月饼、砌宝塔、摸秋等习俗。

中秋夜晚,圆月高悬,天气凉爽。人们多在庭院内或门前空场置一桌,桌上陈列月饼及梨、枣、菱角、石榴等水果,边赏月边吃茶点。有的妇女还拈香拜月祈福。这天晚间如果天气不好,认为明年新正月也多阴雨,俗谚:“云瞒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据徐桥镇居民王启平回忆,在畈区一些地方,小孩子在中秋节便张罗着“砌宝塔”。“砌宝塔”的材料多为断砖、残瓦,一般砌在空场地上。会砌的能砌两米多高,分五层或七层,每一层还能放上点燃的蜡灯或小油灯。塔前有供桌,除月饼、水果外,参加者还将从家中拿来的古玩、瓷器等物品和从四处采摘的野果奇花一并陈列。砌好后,还要表演一些节目。小孩子们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也引得不少大人观看。

中秋夜间到别人菜园中去摘瓜果叫做“摸秋”,俗谓“摸秋不是偷”,因而园主不便计较。摸秋者认为摸到冬瓜、南瓜可得子。

【链接: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相传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

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之前,受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影响,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并大都是登有寺庙的山,以便游览。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链接:有关重阳节的诗词欣赏】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日登山

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高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新闻推荐

二十埠河湿地项目拟4月启动建设

本报讯   日前,作为环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二期工程的二十埠河湿地项目施工图设计已进入尾声,计划3月上旬完成,拟于4月份正式启动建设。二十埠河湿地项目作为首个工程,将拉开瑶海...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些记忆中的民间传统风俗)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